他看著窗外景色發呆,隻歎“維楨之臣”,始終避不了那個結局:要麼功高震主被殺,要麼取而代之。
維楨,是梁帝蕭綱給李笠賜的字,有棟梁之意,劉逖知道這件事,此時感慨,並無諷刺之意。
天下大亂,列國紛爭,數百年來,皇帝和權臣之間,已經勢同水火,權臣若不能做到取而代之,後果就隻有身死族滅。
昔年,魏、梁二國北、南對峙,隨後,魏分東西,相繼為齊、周取而代之。
取代者,是魏末大亂之際崛起的豪傑。
南方的梁國,自侯景作亂之後,烽煙不休,現在,江山也要易主了。
當年,侯景作亂時,趁勢而起的那個年輕將領,曆經數帝,立下赫赫戰功,甚至成為國丈,卻因為女婿之死,想做忠臣而不得。
走到今天這一步,孰對孰錯?
劉逖不知道,對何李笠選擇“楚”為國號有些疑惑。
對方或許因為不通典故,所以不知道南朝的“楚”封號有什麼彆樣意味,但佐官們不可能不懂。
晉時,權臣桓溫妄圖代晉,未能如願便去世。
其子桓玄,倒是如願了,受晉禪,建立楚國。
桓玄的楚國,存在了三年便滅亡,於是桓楚被視作偽朝。
所以,對於南朝而言,“楚”這個國號,一如兩漢之際王莽的“新”,名聲不好。
但是,李笠居然還以“楚”為國號,劉逖覺得,要麼此人狂妄自大,要麼就是不在乎。
雄心勃勃,不在乎國號是否有微瑕。
不在乎這國號曾經被人用過,且國祚不長。
一如當年,明知道南朝已經有過齊國,國祚不過二十來年,但渤海王(高澄)依舊選中了“齊”作為封爵,進位齊王。
這也是齊國國號的由來。
以李笠這二十年的表現,觀其赫赫戰功,劉逖覺得,選擇“楚”為國號的原因,應該是後者,且與李笠之出身有關。
李笠家鄉在江州鄱陽,此為楚地;李笠坐鎮淮北徐州,並以此為根基,勢力漸長,此為楚地;
梁國全境,一如戰國時之楚國,無論荊襄、江沔,還是洞庭、彭蠡,亦或是兩淮南北、東西,以及江左,全都是楚地。
南朝江左,三吳之人,蔑稱其他地區之人為傖楚,李笠以楚為國號,劉逖覺得,或許比起“吳”這個國號,更能代表“南方”。
而漢末三國,孫吳偏居一隅,或許,雄心勃勃的李笠,不甘於偏安,而是要
想到這裡,劉逖不住歎息。
他的使命,或許可以完成,但其實已經沒有太多意義了。
即便兩國能夠握手言和,但這樣的“和”,又能持續多久?
改朝換代的李笠,必然銳意進取,勵精圖治,用統一天下的不世之功,洗刷自己名為受禪、實為篡位的行為。
“維楨”二字,不為蕭梁,而為天下。
此人能做到麼?
劉逖根據對方這二十年來的表現進行判斷,認為“能”。
而齊國國內,天子親小人、佞臣,疏遠朝臣,成日裡酗酒,不理事務。
去年,周、梁兩國大舉入侵,天子應對失當,明顯手足無措,還借酒澆愁。
今年甚至讓位皇太子,自己做了上皇,依舊醉生夢死,任由佞臣禍亂朝綱。
如此所作所為,對比氣勢咄咄逼人的李笠,怎麼看,都讓人覺得不太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