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參照物(1 / 2)

亂世棟梁 米糕羊 4770 字 9個月前

630shu ,最快更新亂世棟梁最新章節!

夜,北風怒吼,雪花飛舞,留守開封、再次監國的皇太子李昉,聽著窗戶被風拍打發出的動靜,借著煤氣燈的燈光,看著一份草圖。

這份草圖上,沒有城池、村寨,沒有固定的聚落,上麵零星的各類符號和線條,代表著山,河,湖泊以及牧場。

那麼,漫天風雪中出擊的軍隊,在這幾乎沒有什麼明顯參照物以及道路的地區,能尋找到目標麼?

還是,打虎不成反受其害?

李昉陷入沉思。

一直以來,對於草原、大漠,人們的感覺就是天地茫茫,四周都是一個樣子,很容易迷路。

生活在草原、大漠的遊牧部落,行蹤飄忽不定。

若中原王朝派出大軍進入草原、大漠尋求決戰,想要找到對方主力,很難,因為對方也在移動,而己方各部兵馬,卻很容易迷路。

所以,草原和大漠,真就是中原人的禁區?中原人一進去,就是睜眼瞎?

不是這樣的。

李昉聽父親說過,人們之所以覺得在草原上很容易迷路,是因為不適應這種地形而已,那些世世代代生活在草原上的人,根本就不會被“迷路”這個問題困擾。

而在中原,譬如彭蠡湖區,也存在這樣的問題:

第一次駕船入湖的人,看著四周都是水,哪裡知道該怎麼走?

但常年生活在湖區的漁民,就能在湖裡來去自如,想去哪裡就去哪裡,很難迷路。

原因很簡單:正確選擇參照物。

中原,多山川河流,湖泊、丘陵,期間分布著大量城池、村莊,聚落,千百年來形成的道路,四通八達,人們習慣了這樣的參照物。

突然到了一望無際的大草原,沒了那些可靠、容易分辨的參照物,人自然就容易迷路。

而在彭蠡湖區,漁民們如何“認得路”?

當然是以各處小島、暗礁為參照物,甚至不同流向、水色的水域也可以作為參照,然後將這些參照物爛熟於心。

久而久之,自然就來去自如了,漁家的小孩,自幼跟著人乘船入湖,慢慢也就學會了。

那麼,草原上的參照物,是哪些呢?

山比較少,那就是河流,湖泊,起伏的丘陵,以及各類草場,如何利用這些參照物,是草原生活必不可少的一種生活技能,如同漁民認水上海上參照物。

草原上的部落逐水草而居,放牧牛羊和馬。

牛羊馬要吃草,而草最豐盛的地方,必然少不了水源,即河流,湖泊。

人和牲畜離不開水,離不開草場,所以離不開四季牧場,以及冬天時的過冬營地。

所以,草原上的部落,一年四季的移動軌跡和大概的活動範圍,都是很有規律的,大量牛羊經過後留下的痕跡,也能指明部落的去向。

隻要掌握了這些規律,熟悉草原上的生活方式,就可以在一望無際的天野蒼茫中,找到目標。

李昉回想著父親的教導,看著眼前的草圖,

草原上的遊牧部落,生活方式是四季轉場、放牧,正如種地有農忙時節,放牧也有“農忙”季節:夏、秋兩季。

這兩個季節,正是牛、羊、馬生長的時候,各部落忙著將牛、羊散出去吃草,需要集中大量勞動力放牧,所以一般情況下,秋末之前,不會打大仗。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