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shu ,最快更新亂世棟梁最新章節!
武州川東,武州塞附近,李笠站在巨大的石窟麵前,看著窟內的高大佛像,那一世的記憶被勾起。
這裡,他來過,算是故地重遊,當然,那是一千多年後的“現代”。
此處,在後世被稱為雲岡石窟,是大同很有名的旅遊景點,所以,武州川東端出口外的恒安城,應該就是後世大同城的前身。
也是拓跋氏魏國的國都平城。
李笠仔細看著眼前石窟裡的佛像,想著曆史。
當拓跋氏的魏國,還是以平城為國都時,和平初年(和平是年號),有僧人得魏帝信任,於平城以西武州塞,鑿山石壁,開石窟五所。
每窟各有一座佛像,高的有七十尺(七丈),略低的也有六十尺(六丈)。
鑿山開窟建佛像,這一浩大工程持續了將近六十年,到正光五年停止。
這時,魏國的國都早已南遷至洛陽,皇族改姓,由拓跋氏改為元氏。
正光五年,魏國北部邊境六個軍鎮,接連爆發叛亂,隨後撼動了整個王朝,是為六鎮之亂。
這場大亂,改變了元魏的國運,武人群體崛起,將被腐朽貴族、士族把持的王朝踢得搖搖欲墜。
而平城,早就因為國都的遷移,漸漸變得冷清。
現在,距離石窟的開工已經過去了一百多年,李笠看著眼前這些氣勢宏偉的大佛像,以及附近靜靜流淌的武州川水,想著周邊形勢。
武州川是河穀,也是一條古道,為溝通南北的通道。
草原上的部落大舉南下,翻越陰山之後要進入河東,主要中轉地點之一是平城。
而要從陰山南麓前往平城,就得入蒼鶴陘(參合陘),走武州川,出武州塞,抵達平城。
這條路,可謂草原部落南下的必經之路,平城(恒安)北邊,又有“白登道”,直通草原。
所以,隻“堵”武州川還不行,恒安本身也要加強防禦,這個城所在位置太重要了,對於代、朔地區,是重要的北麵門戶。
代、朔地區,又是並州太原的北麵門戶。
漢初,漢、匈交戰,漢高祖劉邦被圍的“白登之圍”,就發生在平城東北的白登山。
當時,匈奴大軍就是沿著武州川南下抵達平城,將冒進的漢軍圍在白登山。
過了數十年,漢武帝時期,元光二年,漢軍意圖引匈奴入伏擊圈予以殲滅的“馬邑之謀”,匈奴大軍就是出武州塞,前往馬邑。
到了曹魏時,鮮卑拓跋氏徙居陰山南麓的盛樂,慢慢發展起來。
到了晉時天下大亂,拓跋氏以盛樂為國都,建立代國。
拓跋氏的代國,為苻堅的秦國所滅,但後來,晉、秦淝水之戰後,苻堅的秦國土崩瓦解,拓跋氏很快複國,但國號不是“代”,而是“魏”。
拓跋魏國很快壯大,向北,征服草原各部,向南,與慕容燕國爭奪代、朔地區,雙方交鋒,有來有往,武州川是兵馬行進的必經之路。
最後,魏國擊敗燕國,將國都從盛樂搬到平城,武州川成了連接新舊國都的要道,往來商旅眾多,十分熱鬨。
由此可見,這條通道對於草原勢力和中原勢力有多重要,而平城,就是關鍵的門戶。
草原勢力掌握了平城,等於掌握了南下的大門,能對河東乃至河北形成戰略優勢。
從平城往南,破雁門關,可直達並州晉陽,乃至席卷河東;
從平城往東或者東南,經由太行山各陘,可以進入河北地區。
拓跋氏的魏國,就是以平城為據點,漸漸把疆域南擴,將河北納入治下。
若中原勢力掌握了平城,進可北攻,退,可將草原勢力擋在門外,保護河東,保護河北。
平城(恒安)位置的重要性,李笠自己都能琢磨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