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茶葉,先在當地茶場進行處理,製成散茶、茶磚、茶餅後外運。
銷售的地區,有楚國國內各地,也有邊塞,以及海外。
官員在紙上劃了一條線,將洞庭湖北段入江口,與長江下遊入海口附近的廣陵連在一起:
“湘州的茶葉,裝船後,順長江而下抵達廣陵,不過數日時間。”
“在這裡,可以沿著運瀆北上,入淮,又入另一條運瀆,北上,抵達開封。”
“要麼在開封銷售,要麼繼續北上,過黃河,入河北,要知道,如今河北,百姓們也開始喝茶了。”
“或者,在廣陵轉入大海船,入海,南下前往嶺表交廣,貨與海外番商,海外番商如今可是很歡迎茶葉的。”
“亦或是入海後不南下,而是乘風北上,過青萊,折入幽燕沿海,在那裡卸貨,運往幽州薊城。”
“再從薊城走陸路翻越燕山,抵達懷荒,在那裡,被商賈們運往草原銷售。”
“當然,海船可以不在幽州靠岸,而是沿著海岸繼續往北,抵達遼西沿海地區,卸貨之後,運到營州柳城,銷往遼西草原。”
宇文招看著示意圖,聽著講解,漸漸明白了楚國國內茶葉貿易的路線,隻覺難以置信。
隨後動容:楚國朝廷鼓勵商貿,甚至牽線搭橋,譬如茶葉的生產、運輸、銷售,形成了一張巨大的“貿易圖”。
這張圖,不僅囊括了楚國國內地區,還不斷向草原各個方向延伸。
甚至還穿過驚濤駭浪,向著萬裡之遙的海外延伸。
且不說這樣的貿易是官辦,還是官民同辦,光是看範圍,就能看出楚國國主的眼界有多寬廣。
對方的眼睛,不僅僅看著中原。
還看著草原,看著海外。
楚國可以組織各地百姓在丘陵、坡地大規模種植茶樹,然後把茶葉大規模銷售,其他製品呢?
在長安都有名的楚國瓷器、玻璃器,想來也是如此吧?
楚國的國庫,可以通過貿易以及商稅,獲得豐厚的收入,養得起更多的兵,更多的馬。
楚國國主擅貨殖,所以不缺錢;會治國,能檢寺檢地檢籍,所以不缺糧和勞動力;會練兵,會打仗...
這樣的敵人,太強大了。
楚國有報紙,上麵刊載著不少消息,宇文招之前就有所耳聞,此次離開成都,乘船東進,他就看了許多報紙,打發時間。
當然,他看的報紙都是舊報紙,發行日期至少都是三個月前,但即便如此,也看得津津有味。
從中知道了許多事,了解到如今的楚國,正在發生著一些奇怪的變化。
前不久路過江陵,他看到了最新的報紙,除了刺眼的“官軍收複蜀地”之外,他發現報紙刊載的新聞,幾乎和戰爭沒什麼關係。
占據版麵最多的,都是各類“商訊”,以及各地民生消息。
看來,楚國的百姓,更關注民生,至於打仗,不在意。
這種不在意,不是漠不關心,而是默認官軍必勝。
既然是必勝,所以不需要大驚小怪,不需要報紙來長篇累牘的“歡呼”。
想到這裡,宇文招心中滿是悲涼:碰到如此對手,怎麼能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