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似是故人來(續)(1 / 2)

亂世棟梁 米糕羊 5955 字 9個月前

淩晨,李笠忽然睜開眼,想從床上坐起來,要更衣,去上朝。

上朝可不能遲到,不然會被人傳閒話的:啊喲!皇帝沉迷女色,荒廢朝政啊!!

我看著這大楚國要完!!

然而雙臂卻被束縛著。

他好不容易把左右手從薛氏姊妹這兩位“護法”懷中抽出,想起今日不用上朝。

太傅王僧辯薨,他親自到府吊唁後,宣布罷朝三日,以示悼念,今天是罷朝的第一日,所以不用“上班”。

不過李笠擔心自己記差了,要下床看看記事本,摸黑在床邊撿來撿去,好不容易撿起自己的衣服,草草穿了。

外間值夜的宮女聽到動靜,端來燭台,為皇帝掌燈,李笠就著燈光,翻看記事本。

反複確認,確認今天真的不用上朝,便就著燭光,看記事本裡其他內容。

皇太子李昉班師回朝,但不代表關、隴地區就此平靖,接下來該有的布置,一樣在加緊進行,要趕在地頭蛇們回過神來之前,將要地牢牢控製住。

並且儘快恢複各地秩序,軍政、民政都要做好。

這需要在關中設行台,以行台尚書臨機決斷、“現場辦公”,而不能事事向開封彙報。

所以,他把侄子李昕從梁州刺史任上,調到長安任關中行台尚書,全權處置對周國故地的“接納”事宜。

從漢中到長安,有幾條捷徑,其中之一,就是有名的子午道,所以李昕走子午道抵達長安,已經開始履職。

這是李笠給侄子挑大梁的機會,畢竟皇太子已經造勢成功,李昕作為儲君的堂兄,終究要承擔重任。

想著想著,李笠想到關隴的時局。

對於周國故地的“接收”,要講究策略,既不能過於嚴苛,也不能過於討好,以免給子孫後代立下隱患。

所以,首先要穩住故周軍隊,包括各地府兵。

該有的待遇,照舊,甚至還得發放撫恤,讓那些在戰爭中失去親人的軍屬,好歹有個著落,好歹能把死者安葬。

其次,對軍隊的主要將領進行任用,安對方的心。

卻是明升暗降,任命為刺史,到江南、河北上任,遠離關中。

與此同時,提拔其心腹掌軍(暫時),以此穩定其部下軍心,在砍斷主將對舊部影響力的同時,分化主將和曾經心腹的關係。

這是第一階段,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穩住故周軍隊,才能慢慢將其改編,成為楚軍的一部分。

哪怕會增加財政負擔,也得立刻做,做好了,後續工作才好開展。

否則,若把各部周軍解散,不給將士及其家屬一碗飯吃,這麼多廝殺漢想給新朝當守戶犬而不得,必然淪為流浪犬,然後為禍一方。

畢竟對於絕大部分兵卒而言,隻要保證糧餉,給誰打仗不是打仗?

李笠把賬算得很清楚,如果現在舍不得花錢“維穩”,將來“平叛”的開支,恐怕要數倍於“維穩”開支。

隻要穩住了故周軍隊,將來,這些人,還會是平定地頭蛇叛亂的馬前卒,而不是成為地頭蛇發動叛亂的馬前卒。

李笠翻過一頁,看另一個注意事項:如何讓周國文武順利“再就業”?

這涉及到許多現實問題。

一,參與滅周之役的官軍將士,其中的立功者要獎賞,按慣例,朝廷要給這些將士分田地。

如果攻下的地盤土地肥沃,就直接在當地分田地,也方便朝廷儘快控製基層。

而關中、隴右地區,大量良田和肥沃土地都是周國權貴、地方豪強所有。

朝廷在關隴給楚軍將士分田地,等於是分這些周國文武官員、地方豪強的家產,對方必然怨氣衝天。

那麼楚國給這些官員“再就業”,待遇要好到什麼程度,才能平息怨氣?

二,如果給周國文武官員優厚待遇,又會擠占楚國現有官場利益群體的利益,之前投降的齊國文武,也會有“厚此薄彼”的感覺。

三,如果不給周國文武官員一些體麵、相對優厚的待遇,這些人之中的人才,就不會為楚國所用。

四,如果楚國無法籠絡關隴地區人心,不要說將來以隴右河西走廊為通道,經略西域,就是在隴右“維穩”,都會變得十分困難。

綜上所述,要想解決這個問題,並不容易,大方向的選擇,還得他這個一國之君來把握。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