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殺雞嚇猴(1 / 2)

亂世棟梁 米糕羊 5409 字 8個月前

630shu ,最快更新亂世棟梁最新章節!

小事開大會,大事開小會,這是決策的原則,李笠一直堅持這個原則。

所以,動用水師(海軍)到南海,為利益受損的中原海商,向南海某些國家“要個說法”,這件事僅限於國務會議討論。

與會人員,是三高官官以及六部尚書,加上“參議”。

李笠的意圖很明確,老虎不發威,就會被彆人當做病貓。

朝廷必須派出水師去教訓一下某些南海國家,維護楚國海商的利益,維護正常的海貿秩序。

那麼,為何會發生這種事呢?

南海某些小國,以為自己距離中原天遠地遠,所以做些小動作,也不會受到實質性懲罰。

這樣的觀念,已經持續了多年,畢竟漢時故地——日南郡,中原朝廷都保不住,被小小林邑國占據到現在。

雖然中原朝廷(建康朝廷)在劉宋時,也曾派兵擊退過襲擾交州地區的林邑軍隊,但林邑國始終好好地占著日南故地,這就難免讓其他國家心存僥幸。

所以,與會的諸位宰輔們認為,既然要動手,不如順便收複日南故地。

殺了林邑國這隻雞,震懾其他國家,是為“殺雞嚇猴”。

既收複了日南故地,也能讓其他國家老實下來,又不會讓王師南征的行為,被人詬病為“興師爭利”。

李笠覺得這方案其實是不錯的,是傳統官僚政治思維下做出的“最優解”。

但是,他想換個方式,讓南海諸國有“全新的體驗”,並牢牢記住,時代已經不同了。

既然是“全新的體驗”,那就必然有“熟悉的體驗”,那麼,對於南海各國來說,他們心目中中原給自己“熟悉的體驗”是什麼?

一,中原的勢力範圍,止步於日南以北、交州南境。

二,中原朝廷在交州的根基不穩,自保有餘,進取不足。

三,中原朝廷在交州有駐軍,但數量不多,畢竟從外地調來交州戍守的兵卒,很容易水土不服。

四,一旦交州出事,中原朝廷隻能從外地調兵來打仗,打完仗就草草收場,大軍北返,而不會長期駐紮當地。

基於這四點認知,南海諸國就會有一種固定思維:中原朝廷,無力在交州以南地區,長期維持一支強大的軍隊。

所以,“適當”的“得罪一下”中原朝廷,其實也沒什麼。

殺幾個海商,搶幾船貨物,把香藥、當地特產的售價翻個幾倍,中原朝廷不至於為此派大軍南下。

那麼,這種觀點對不對呢?

非常對,因為中原朝廷確實無力在交州維持一支規模龐大的軍隊,以此震懾南海諸國。

這不僅僅是財政問題,也是很現實的人心問題:

嶺表被視作煙瘴之地,許多人到了嶺表都會因為水土不服而病倒、病死,遑論去比廣州更南、更熱的交州長期駐防。

三十多年前,交州豪強李賁造反,當時的梁國朝廷調兵平叛,強令平叛各部於春天瘴氣漸起時去交州,導致過半兵卒病倒、病死。

隨後還引起嘩變,嘩變的軍隊圍攻廣州番禺城。

由此可見,對於許多人來說,嶺表煙瘴之地就是死地,軍人都視之為凶險之地,若朝廷強製大量兵卒在交州長期駐守,遲早要出事。

所以,李笠要給南海諸國的“全新體驗”,是水師在南海轉了一圈後,朝廷必須在交州一帶,設立新的機構,維持海貿秩序。

這機構可以代表朝廷,擁有武裝力量,“就近”和各國解決各類貿易糾紛,順便清剿海寇,保證貿易航線的通暢。

但機構本身,又不是官署,而更像是一個商號,所以一旦和南海諸國爆發武裝衝突,這些國家派使者到京城哭訴時,朝廷可以派人去“居中調解”。

諸位與會的宰輔,一聽就明白皇帝打的什麼主意。

就像許多人家裡一樣,派心腹去經營商號、產業,利潤歸主家,一旦出了什麼事,立刻撇清關係。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