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截止今天,家人、郡廨還以為他在尋陽,入了湘東王府陪伴世子左右,而徐參軍以為他已經回了鄱陽,短時間內各方也不會相互驗證。
所以自己時隔將近半年後回鄱陽,恐怕大夥都不會覺得有什麼不對勁。
但時間一長,他的去向問題就會浮現出來,李笠不想為此惹出麻煩,也擔心時間長了家裡出什麼事,當然要儘快回去。
李笠向李義孫表明了回家的決心,梁森見李笠做了決定,自然是要一起回去的,救了弟弟之後,就和李笠回鄱陽。
至於到了鄱陽要如何生活,他對李笠有信心。
李義孫見兩位去意已決,並不打算強留對方,有些遺憾的說:“既如此,請二位再小住幾日,等我安排安排,備好謝禮。”
李笠沒有虛情假意的推辭,李義孫繼續說:“二位一路南下,我要派人護送,可過了漢水,入了梁國境內,二位要如何平安回去?”
“梁兄弟的弟弟,還等著解救,二位要如何救人?”
“再說,二位回到家鄉,萬一被人欺負,如何是好?我不能讓二位恩人就這麼回去,所以,要準備謝禮,這需要一些時間,請二位再等等。”
。。。。。。
土路旁,百餘騎準備就緒,即將出發、向南而去,李笠和梁森站在路邊,與送行的李義孫告彆。
李笠堅持要回梁國,梁森也是,李義孫見挽留不住,便做了安排:派出百騎,護送二位恩人南下,前往漢水北岸,魏、梁邊境。
到了那裡,護衛人員會找到當地‘友人’,協助李笠和梁森渡河南下,進入梁國雍州地界。
為了一路上的暢通無阻,身有軍職的李義孫,以軍府的名義派“部下”李笠、梁森南下公乾,有文書和憑證,所以一路上可以從容投宿驛館、傳舍,不必風餐露宿。
為了答謝兩人的恩情,李義孫備下謝禮,均為便於攜帶的財物,其中有不少金鋌,又派部曲二十四人,跟著李笠回梁國,從此追隨左右。
旁邊,站著二十四名男子,年紀不一,卻都是年輕人,一個個孔武有力,李義孫看著這些熟麵孔,說:
“諸位都是李家的部曲,都曾指天發誓,以命相隨。”
“從今日開始,我李家的恩人、我弟弟李笠,就是諸位的郎主,諸位替我侍奉他左右,履行當初對我的誓言!”
這二十四人聞言,齊齊向李笠行禮:“小人,願追隨郎主,一生一世!”
李笠趕緊讓諸位壯士平身:“都彆客氣,都彆客氣...”
李義孫和李笠都姓李,說不定許多年前是一家人,於是兩人認了兄弟(堂兄弟),這二十四人,是李義孫從部曲中精心挑選的壯士,從今往後,跟隨李笠左右,為李笠看家護院。
他們個個精通騎射、技擊,又吃苦耐勞,為人不錯,作為闕南李家的部曲,侍奉李家的恩人。
他們家中都有兄弟姊妹,能夠照顧闕南的雙親,所以沒有後顧之憂。
一路南下,到了漢水邊上,隨行護衛的百餘騎兵就要北返,這二十四位壯士則要繼續跟著李笠南下。
今生今世可能再回不得家鄉,再無法和家人見麵,卻無怨無悔。
李義孫備下如此大禮,真心實意,李笠不會虛偽的假作推辭,現在,他和李義孫互道珍重,隨後上馬,揚鞭而去。
李義孫看著李笠遠去的背影,良久,歎道:“也不知,何日才能再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