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全部蜀山三代弟子都不知道這個招式的名字,也根本不認識那個造型古樸的青銅劍到底為何物。
即便是二代弟子當中,能知道這個招式的也是鳳毛麟角。
這名二代弟子明顯使用這個招式有些吃力,因此那把青銅寶劍漂浮在空中若隱若現,顯得有些虛幻。
這把劍當然不可能是軒轅劍的本體。
蜀山開山祖師遨遊天地,於一鐘靈毓秀之地發現軒轅劍,在劍前靜坐七七四十九天,四十九天過後開山祖師站起身來,大笑三聲,仰天長嘯悟透劍道真諦,聲音響徹神州大地經久不散,蜀山祖師就此禦空而去,繼而來到蜀山創立劍派,先後收了六位弟子進入門下……
大多數弟子都聽說過這段曆史或者說傳說,也同樣被祖師爺那種仙人風姿所吸引,人們更願意相信那些波瀾壯闊的故事,來滿足自己對於美好事物的向往。
但是隻有蜀山一代弟子們知曉,這些事情有些是真的,有些是假的,比如說他們的師尊壓根沒有坐七七四十九天,其實大概也就在那把劍麵前看了看,況且年深日久,軒轅那把劍早就鏽跡斑斑的不成樣子,早就沒有辦法使用了,他也沒有在這把劍上悟透什麼劍道真諦,因為早在他遇到這把劍之前,他的劍道就已經是當世無雙。
不過有一點這個故事裡麵的表述倒是對的,蜀山的建立的確是在祖師看到軒轅劍之後,隻不過原因則不是因突然開悟這種虛無縹緲的東西,而是這位祖師爺在劍道上的造詣遠超同儕,但劍術上麵的修為卻是低的嚇人,說白了就是自己雖然強大的一塌糊塗,基本上已經到了一劍破萬法的境界,然而要把這些劍道總結成招式,這位祖師實在是不太行。
說來可笑,在建立蜀山之前,這位祖師爺便隻會兩招,第一招名字叫禦劍術,後來把禦劍術改進了半天,便有了萬劍訣。
然後蜀山祖師看了看軒轅劍,覺得挺好,於是乎再創一招,湊齊三招,開宗立派。
這一招術使用的門檻極高,是將自己的劍氣擬成軒轅劍的樣式,以達到強大傷害的目的。
不說完成這個招式的傷害,單說將自己的劍氣擬態成為軒轅劍的模樣,便是一件對於普通弟子來說難如登天的事情。
所以掌握到這個技能精髓的蜀山弟子,在蜀山幾乎是鳳毛麟角,二代弟子當中更是屈指可數。
而這個技能的名字也簡單,或許是祖師爺懶惰,或者因為實在想不出什麼好名字,這個招式隻有兩個字——神劍。
能用出這一招的蜀山弟子,無一不是現如今蜀山弟子當中的中流砥柱。
所以當這把略顯得有些虛幻的古樸青銅劍出現在場間時,所有明白這個招式意義的二代弟子都是大驚失色。
在這個時候,身體下意識的反應甚至要比脫口而出的語言更加迅猛,早已經有數把飛劍已經向著這名二代弟子疾馳而來,甚至不惜將其誅殺當場,也要阻止他接下來的行動。
時間仿佛忽然之間慢了下來,如果把時間放慢十倍,可以看到這名出手的蜀山二代弟子眼中的那抹釋懷和決然,可以看到周圍蜀山二代弟子眼中的焦急和憤怒,可以看到觀禮的三代弟子眼中的驚疑和恐懼。
還有那些二代弟子祭出本命飛劍在空氣中帶起的湍流,神劍激發時所緩緩釋放的嗡鳴聲,鎖妖塔上方靈珠和法陣之間產生的一道道電弧,就像藤蔓的觸手不斷勾連在二者之間。
齊貞居然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現在的情況,這源於他的精神力十分強大,並且在寫輪眼兩次進化之後,已經強到了他自己都有些難以置信的地步。
按照現在場間的情況,如果神劍的速度足夠快,那麼便可以在那名二代弟子身死之前,讓這把亦真亦幻的軒轅劍刺到它該去的地方,而這名弟子,想必已經做好了身死道消的準備。
六位長老看樣子已經受了重傷,又必須全神貫注在加固一事之上,自然沒辦法阻止這件事情的發生。
如果這件事情真的發生了,那想必六位長老將付出更大的代價。
而加固鎖妖塔一事自然成了笑話。
但齊貞的思緒還縈繞在剛剛的那個問題之上無法自拔。
究竟是為什麼呢?
如果蜀山掌門知道可能在鎖妖塔加固的過程中會出現攪局者而因此安排了這些提前準備的手段。
那為什麼不選擇更加穩妥的方式來加固鎖妖塔的封印,而必須要用現如今這種方式來鋌而走險?
真的隻是因為齊貞小隊幾個人散布的消息才迫使他們這麼做嗎?
齊貞內心之中謹慎的表示懷疑。
都是人老成精的人物,齊貞可不會簡單的認為自己的智商能比這些修煉了幾百年的老家夥高到哪裡去。
隻是對於這些事情的疑惑並不能阻擋時間的向前推進。
沒有人是傻子,所以那名出手的二代弟子心中很清楚,自己的神劍一定比其他師兄弟的飛劍更快,當自己目標達成的那一刻,也就是自己身死道消的時候。
時間的流速從放慢十倍歸於正常。
神劍帶著嗡鳴聲向著鎖妖塔的塔身飛了過去,他沒有選擇幾位長老作為目標,也沒有選擇法陣,而是距離自己最近距離的塔身。
前麵五位師侄的飛劍給了他極大的經驗,無論攻擊法陣,或者是蜀山長老,又或者是防護罩中間的任何一點,可以達成的結果幾乎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