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情況並沒有出乎小隊眾人的意料之外,在劉備登基之後,第一時間便向著全天下宣告了自己的正統地位,洋洋灑灑一大篇詔書,寫的儘是洛陽並非天下正統,漢朝早已名存實亡,天子不過是傀儡雲雲。
緊接著,劉備以天子名義發了詔書,任命諸葛亮為丞相,公孫瓚為元帥,準備南下收複國土。
這些都是麵子上的工作,想來是出於諸葛亮之手。
這份詔書被公孫瓚麾下的白馬義從,以八百裡加急的速度從幽州城裡發往其他州郡。
其中包括冀州、兗州、豫州、青州、徐州、荊州。
也就是說,在劉備或者諸葛亮的眼中,這些州郡都是自己的地方,或者是自己可能掌控的地方。
其中青州和冀州自不必說,本來就是原本劉備率軍打下來的地界,可豫州、兗州、徐州以及荊州四地,明顯更多的是一種試探的態度。
試探他們對於劉備登上大統,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想法。
很可惜的是,除了青州和冀州兩方這個距離幽州最近的地方明確表示了俯首稱臣之外,荊州的蔡瑁沒有回應,想來和陳溫兩個人是打定主意兩不相幫了。
豫州和兗州兩地很有意思,發回的文書內容對劉備的登基表示了恭賀,但好像和他們沒什麼關係一般,不說俯首稱臣,也不說反對。
或者這兩個州都清清楚楚的明白,不管是洛陽還是幽州,哪邊打過來都夠他們喝一壺的,所以乾脆來一出兩頭不得罪,與荊州的情況還不一樣,他們沒有獨善其身的能力,便隻能兩頭交好。
這一點從他們在收到幽州的詔書之後立馬向洛陽城發文書敬告天子表明忠心這件事情就能看出端倪。
剩下的地方如洛陽所在的司州,以及西邊的雍涼二州,北麵的並州,以及西南方向的益州,劉備乾脆都沒有向那邊發送詔書,想來諸葛亮心中也清楚,那些地方根本不用試探,占領下這些地方的唯一方式,便是依靠自己的甲士和戰馬。
唯有一個地方十分奇怪,便是徐州的態度。
徐州最近風波詭譎,似乎有什麼隱藏在水麵之下,漸漸要跳將出來。
詔書在送到徐州之前,王建國和秦風二人便已經進入到了徐州境內,並且悄無聲息的進入到小沛所管轄的範圍之內。
這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
想想看,六萬大軍如何能瞞過所有人的眼睛,在五天之內橫穿冀州和青州兩地,直達小沛附近還沒有引起彆人的注意,這本身就是一件細思極恐的事情。
這一路下來,王建國開始徹底對秦風這個年輕人刮目相看了。
他也總算第一次在這個時代,見識到了可以稱之為令行禁止的戰術決策。
六萬大軍,如清風過境,過程卻極其血腥。
清風過境指的是大軍的行軍模式,多選取山間和鄉野小路,這一路走來幾乎沒有經過什麼雄城重鎮,逢山開路遇水填橋,一切所依照的東西便隻有秦風手中那張厚厚的羊皮地圖。
王建國也總算是了解到為何秦風這位以速度、奔襲著稱的年輕小將居然會有如此地位。
整整四夜,所有將士平均每天睡不過五個小時,幾乎是以一條直線摸到了小沛的城外。
而讓王建國更加震驚的是,他曾經和齊貞二人在徐州這個地界,憑借安丘和下邳兩個關隘,發起了那個到現在都讓天下人津津樂道的“依山傍水”之戰,從而保住了徐州的獨立地位。
如果當時率軍的是秦風,隻怕徐州早就保不住了。
到最後的最後,他也沒搞明白,這六萬人到底是怎麼讓秦風搬到這裡的。
隻是與這份神奇等同的是,二人麾下的騎軍傷亡極為慘重。
主要的傷亡都集中在戰馬身上。
至少有四萬匹戰馬在長時間跋山涉水的路途中倒斃,成為了兵士的口糧。
剩下的不足兩萬騎軍的戰馬也幾乎全部失去了戰鬥能力。
好好的六萬騎兵,徹徹底底變成了步卒。
除了死去的戰馬作為可以應急的食物以外,缺乏糧草的補給也是秦風和王建國二人所麵臨的最嚴峻的考驗。
原本這二人在豫州的時候指望的是洛陽的糧草供應,到了兗州之後則是依靠著豫州源源不斷輸送的補給才堅持下來。
而現如今到了徐州,他們的糧草補給線算是徹底斷了。
所以一路行軍幾乎都是秦風和王建國二人自己想辦法。
這就是清風過境的另一麵,無比血腥的由來了。
之所以讓青州和冀州兩方都沒有第一時間向幽州求援,源於這一路上他們二人所采取的三光政策。
這個主意是秦風出的,得到了王建國的首肯。
普通的小縣,尤其是村落缺乏城牆和兵士,這些散落在沿途的小地方便成了大軍最好的補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