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國檢查了一下沙鷹的彈夾,站起身衝著身後輕聲命令道:“點火!”
“點火!”
“點火!”
“點火!”
一個個火折子發出了幽微的橘色光芒,然後點燃了他們手中的火把。
就像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在守城兵士的眼中,遠方突然亮起了一叢叢明亮的火光,進而連綿成片,一眼望不到頭。
“敵軍來犯!”他大聲喊道。
守城的校尉此時正在城樓中休息,聞聽示警蹭的一下便站起身來,推門來到城樓之上。
“哪裡來的敵軍,有多少人!?”
“回稟將軍,不知道!”
“廢物!”
校尉抬眼望去,緊接著便是大驚失色,臉瞬間就白了。
“敵襲!敵襲!”他大聲吼道。
遠處,火把不斷來回變換著位置,與此同時大量的煙塵似乎遮蔽了火把傳來的火光,讓本就看不真切的敵軍麵目變得更加讓人難以判斷。
“將軍,看樣子敵軍應當不下五萬!”那名剛剛第一個示警的兵士哭喪著臉說道。
“五萬?哪裡來的五萬人攻城?”校尉也是瞪大了眼睛,難以置信道。
“不是五萬,將軍,是一座城門五萬!”那兵士都快哭出來了。
“奶奶的,二十萬敵軍就在咱們眼皮子底下,你是當我傻還是你自己傻!”校尉大聲怒道,頗有些色厲內荏的意味。
“快去通稟袁公,請他派兵相助!”
“喏!”
看樣子此時敵人距離這裡還遠,現在向城中求援,應該還來得及。
二十萬人攻打小沛,天呐,彆說是區區沛縣,即便是打徐州也綽綽有餘了吧。
這名校尉絕望的想到。
問題是,如此數量的大軍攻城,為何之前沒有收到任何消息,現在城池已經被封,想要向徐州求援都成了奢望,僅憑城內這些守軍,真的能抵擋得住敵人的進犯嗎?
……
袁紹沒有居住在縣衙,按照他自己的話來說,堂堂四世三公,怎麼能住在那種醃臢地方。
選了一個小沛當地有名的富紳,將他家連帶下人一並征用,這些日子袁紹一直安頓在這裡。
袁紹是有雄心壯誌的,實話實說,早在十八路會盟討伐董卓的時候,他就動過登基稱帝的心思,畢竟這個盟主,可不是是個人便能當上的。
隻不過沒想到自己先是狼狽的回到了青州,收複徐州的企圖也被粉碎,最後更是淪落到大本營都被彆人侵占的地步。
自己隻能灰溜溜的尋求徐州的庇護。
還好自己曾經和那趙昱有幾分香火情分,在安丘的談判時也沒有過於逼迫徐州做選擇,才會被收留此處。
不過想想自己的身份地位,再想想趙昱和那糜芳二人的出身,他袁紹就一肚子邪火無處發泄。
早晚都要讓你們以我為尊!
不過也總算有了小沛這個大城,他才能和徐州之間互為掎角之勢,哪怕有敵人來襲,雙方也能快速馳援,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他並不清楚,這就是所謂戰線的優勢。
這並不妨礙他因為這個戰線,而久違的開始睡上了好覺,甚至因此最近都胖了不少。
不過顯然袁紹的誌向不止於此,於是在得知劉備登基的消息之後,他的心思便開始快速動了起來,權衡利弊。
正是因為幽州刺史劉虞的死亡,才正式導致了公孫瓚和他之間的決裂,那麼現如今既然有了劉備在,那他袁紹是不是也可以憑借這一點來彌合和幽州之間的關係。
要知道作為四世三公,他袁紹振臂一呼,還是能號召起天下間不小的力量,想來會對那位大漢皇叔有些用處才是。
在得到這個消息的第一時間,他便喊來了許攸、田豐、程昱一乾人等,充分商討了對策。
三個謀士的意見出奇的一致。
上趕著的不是買賣!
必須要幽州折節相邀方可答應,甚至可以借此向洛陽討要好處,無論雙方誰勝誰敗,他袁紹必會立於不敗之地。
就在這幾日,袁紹在府中已經快要急不可耐,心想著這劉備的天子詔書為何遲遲不到,難不成把自己這個四世三公給忘了?
若真是一封詔書隻發去了徐州城,那劉備隻怕也就這麼點眼界,不值一提了。
他哪裡知道,聖旨現如今沒有到這裡,可催命的符咒卻已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