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瀾平日裡沒事自然是和孫婕待在一處,所以和張弛的關係也不錯,隻是她間歇性的總是要思考生命和世界的關係,反複失蹤倒成了常態化,所以最後落得除了紮卡之外小隊中第二孤僻的人。</p>
總之這些人聚集在一起,雖然稱不上是精彩紛呈,不過生活過得也算是五光十色。</p>
這個時候就體現出我們老王頭凝結起眾人的強大能力了。</p>
要想抓住一個人的心,就得抓住一個人的胃,不管是情侶之間還是家人之間,都是如此。</p>
我們的當家大廚王建國,成了小隊眾人彼此之間最好的紐帶,準確來說是他烹飪的那些美食。</p>
今日不需要小隊眾人一人提供一種菜色來體現內部團結。</p>
今天吃火鍋。</p>
關於火鍋的起源,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是在中國三國時期或魏文帝時代,那時的"銅鼎",就是火鍋的前身;另一種說是火鍋始於東漢,出土文物中的"鬥"就是指火鍋。可見火鍋的曆史悠久。唐朝白居易的《問劉十九》詩:"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就惟妙惟肖地描述了當時食火鍋的情景。</p>
到宋朝,火鍋的食法在民間已常見,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食譜中,便有其同友人吃火鍋的介紹。</p>
與世人想象中不同,火鍋這種形式是元朝才流傳到內蒙一帶,用來烹煮牛羊肉的,卻沒有想到在明清時期這種</p>
美妙的吃食又反哺中原地區,倒成了現如今最為常見的飲食習慣。</p>
橫貫天南海北,縱貫曆史古今,集美食大成之作者,乃火鍋是也。</p>
正所謂沒有什麼東西是一頓火鍋不能解決的,如果有的話那就兩頓。</p>
鴛鴦鍋在夕陽下的草坪上放肆的翻騰,一盤盤食材幾乎是不分先後的加入到滾燙的湯鍋之中,過了數秒到數分鐘不等的時間,再被眾人上下翻飛的筷子夾到自己的碗裡。</p>
吃火鍋講究個熱鬨。</p>
眾人喝著冰涼的啤酒,卻吃得滿頭大汗,不亦樂乎。</p>
有老王頭帶領著梁思丞和張奇,這頓飯吃的注定不會沉悶。</p>
火鍋之所以會讓人覺得欲罷不能,精髓就在一個“搶”字上,如何在沸騰的湯水中準確的搶到自己心儀的食材,是一種需要經曆長時間才能練就的強大技能。</p>
關鍵在於準確的把握住熟的微妙一刻,吃著碗裡的,看著鍋裡的,惦記著盤子裡的,一輪又一輪,和自己搶,和時間搶,重要的是和彆人搶。</p>
回到準備大廳之後,眾人對於食物的需求早已不像遊戲裡麵那樣不可或缺,然而這頓飯卻吃出了戰場上生死相見的味道,不得不說小隊眾人更在乎的是形勢,而非內容。</p>
這其中主要在烘托氣氛的便是剛才說的那三位,可以說是唯恐天下不亂,但凡誰要是臉皮薄點,他們三個保準讓那人體會到隻能乾瞪眼的可憐下場。</p>
像孫婕和張弛這種比較</p>
溫文爾雅的人開始的時候尚且還能保持基本上的餐桌禮儀,到了後麵也完全不顧上風度了,開始擰眉瞪眼搶占自己辛辛苦苦放進去的食材。</p>
小料秉承著豐富多彩的原則,老王頭乾脆提前在一旁準備了調料台,大家各取所需。</p>
喜肉者如王建國紮卡梁思丞一眾,什麼叫雪花哪個叫羊腩,百葉黃喉鴨腸,每每都是滿滿一筷子,在放滿蔥花香菜的麻醬調料中狠狠一攪合就算是降溫了,走過場似的胡亂吹吹便一大口塞得滿滿當當,這口還沒咽下去,筷子便再次伸進了鍋裡。</p>
很神奇的是紮卡這個東南亞人居然也和王建國梁思丞這種北方人一樣喜歡麻醬調料。</p>
喜素者如孫婕諾瀾張弛等,筍藕蘑菇一類加上各式綠葉菜,下鍋輕燙數秒,夾起放入海鮮汁或香油碟,看似斯文其實速度也是極快的接連朝嘴中送去,吃的是不亦樂乎。</p>
像齊貞這種葷素不忌的就好說了,逮著什麼吃什麼,主要在喝酒。</p>
桌上的食材更替了兩輪,大家才終於有精神開始頻頻舉杯,隻是不知是不是為了報剛剛搶菜的一箭之仇,喝起酒來都頗為豪邁,大有今天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架勢。</p>
“大衛!今天我得跟你同歸於儘!”王建國哈哈大笑道。</p>
大衛是他起給張奇的外號,興許是為了碰瓷大衛科波菲爾這位魔術大師,估計這老王認識魔術師,也就這世界聞名的一兩個。</p>
</p>
</p>:,,.,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