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上次找你買玉器的那個小夥子?真闊氣啊,一買十幾件……”
“嗯,小夥子有錢,還識貨。”
“那你這開窗還真開對了,不然人家過來看窗戶關著,還以為你不賣東西了,那損失可就大了。你賣了兩個手鐲,這下廠子裡也能交待了……”
李龍嘴角微微上翹,這就是所謂的雙贏吧?
坐公交車去了百貨大樓,李龍開始了掃貨行動。
乾鮮果品是必買的,鞭炮也需要多買一些,零食以及一些乾貨海產品也要買一些,還要給家裡人都買些禮物。
這一次給顧曉霞買的是頭巾——這時候的小縣城女性還挺習慣圍頭巾的。給大哥買的是一雙皮手套。雖然家裡用兔子皮給他做了一雙,但那兔子皮鞣製的不過關,有點硬。給李娟是一雙小皮靴,李強則是一套仿製兒童軍裝。
李龍沒在這裡給自己買東西,他打算呆會兒去新華書店買幾本書來看。
在上一世經曆了各種信息接收,這一世在能解決吃飽吃好的問題後,最大的問題莫過於娛樂活動太少。
隻有看書了。
畢竟上一世這個年紀還不怎麼看書,後來有了手機看的就更少了。再到短視頻年代,人能看進長篇(傳統)的就更少了,現在反倒給了李龍這樣的機會。
畢竟這時候的經典還是比較多的。
烏城的新華書店有不少瑪縣石城沒有的書,李龍買了好幾本裝在袋子裡。這裡也有賣獵槍和小口徑步槍的,隻不過李龍目前不缺槍也不缺子彈,從搶劫的那裡弄來的雙管獵槍都還沒用呢。
零零碎碎的東西買了一大袋子還有一提包。這時候的帆布提包還是挺流行的,李龍也提著一個,帶著東西來到公交車站。在寒風裡等了好一會兒,等車來,他擠上車,坐著到了火車站。
習慣性的又往擺攤的那裡看了看,玉素甫還不在,李龍猜測他是不是已經湊夠了錢去往南方賣葡萄乾了。
畢竟漢族人過年,他們並不過。而這個時候帶著葡萄乾去南方,正好能賣個好價錢。李龍這一次也買了些葡萄乾,打算過年的時候和瓜子、糖、花生一起擺在桌上。
在物資比較匱乏的年代,葡萄乾是好東西,通常能擺出來的人家家境都不錯。而再往後幾十年,紅棗、核桃葡萄乾雖然在一般人家的果盤裡也會擺,但就像南北疆人說的段子一樣,除非果盤裡沒什麼其他可吃的了,本地人才會去吃這三樣。
人,果然是善變的。
坐上車回到了瑪縣,李龍這一趟依然沒有碰到事情,他在猜測,某些運動是不是已經開始了?
不然怎麼感覺烏城那邊的秩序都好了很多,火車站也是如此。
回到縣裡,李龍背著東西到了大院子,把東西放下後,便開始分類。
有些東西要放在這裡,有些東西是要拿回隊裡的。給顧曉霞的要單獨放在一邊。
這時候顧曉霞還沒下班,李龍把東西分
好後,開始做飯。
晚上顧曉霞回到大院,和李龍一起開開心心的吃了晚餐,飯後顧曉霞洗碗,李龍拿出了那塊頭巾對她說:
“這是給你的新年禮物,也不知道你喜歡不喜歡……”
“喜歡啊!”顧曉霞開心的笑著,“呆會兒,我把碗洗完,戴上給你看!”
“好啊。”李龍就站在邊上看著。
等顧曉霞忙完後,李龍把頭巾遞給她,顧曉霞把頭巾披在頭上,在脖子那裡打了個結係上,左右扭了扭,笑著說:
“好看嗎?”
“好看,真的好看。”
雖然以後世的眼光來看有點土,但就跟《我的父親母親》裡的人穿衣一樣,符合這個時代的衣著,那就是美的。
第二天吃過早飯,李龍又去了汽車站,他這回要去石城。
石城的拖拉機廠是李龍生活的附近地區最大的農機具廠,前身是汽車修配廠,以後發展怎麼樣李龍不太清楚,不過這個時候是非常出名的,在今後十年間,附近農村的拖拉機至少有六七成是出自這裡的。
這裡的農用小拖拉機是十二馬力的,小四輪,手扶圓方向盤,不是那種螞蚱腿的,後麵拖鬥,買的時候還會帶著配套的東西,可以在小四輪後麵帶掛一些其他裝備。
不過說實話,在八十年代的十年裡,村裡大部分人買拖拉機就隻是用來拉東西,而從來沒有用來做其他事情,就是到九十年代,最多做的兩件事情,一個是車頭前麵裝了那種收割機,割倒麥子的,還有一個就是車頭前,用車頭的柴油機驅動一個可以把玉米粒從玉米棒子子上拖下來的脫粒機。
前者用途挺廣,大約流行了五六年,後者就比較少了,存在的時間比較短,很快就被聯合收割機給取代了。
李龍現在想著如果這一次合作能成功的話,那麼下一步就可以提前把那個小四輪前麵帶著的收割機的思路給貢獻出來,下一步等棉花大規模種植的時候,還能把打藥機給弄出來——那個技術在兩者之間,比收割機簡單,比手持和滾筒點播器略難。
其實隻要懂點機械原理知識,在這方麵算專業的,聽李龍一描述就能搓出來。
所以李龍覺得,自己後麵可以把這個搞出來作為一項穩定的收入來源,采棉機那玩意兒咱弄不出來,也沒那本事,但邊角料的打藥機、收割機、中耕機、打杆機啥的,還是很容易就能搞出來的。
也不需要真搞專利,專利這玩意兒在華夏來說,至少三十年內是不想了,能吃到第一波紅利就行。
想的很美。
李龍坐了去往石城的短途班車,就這麼一路想著到了老街。
他看坐班車上的不少人帶的都是大包小包的東西,有時候也在想,其實他們逮到了魚和兔子,完全可以坐著班車去到石城賣啊。反正票價也便宜,五毛錢。
但想想又算了,班車一個人能帶多少東西?魚那玩意兒那麼腥氣,司機也不一定能讓帶上車。
總不能讓魚和人爭位子吧。
想想算了,還是後麵搞個拖拉機靠譜一些,也不用受製於人。
後世全國普及的三蹦子其實是最好的,隻是可惜現在搞不來。
到了老街,李龍下車,大步往拖拉機廠而去。
這時候的拖拉機廠名字都挺響亮,東方紅,十月,紅十月,紅旗等等,都是又紅又專的。
拖拉機廠在石城郊區,李龍走了很遠,差不多近一個小時才到。
門口有崗,李龍到的時候,廠區大門關著,能看到這廠區範圍不小。
李龍到門崗那裡,讓李龍有些意外的,站崗的是雙崗,而且都是年輕人,身上穿著的是綠軍裝,頭戴雷鋒帽,腰紮著武裝帶,手持半自動步槍,他猜測大概率應該是兵團民兵。
“同誌,你有什麼事嗎?”一個門衛問道。
“你好,我找廠子裡的技術研發人員,我這裡有個研發構想,想和廠子裡談一談合作。”
“技術科嗎?有具體要找的人嗎?”門衛又問道。
“沒有。”
“那……好吧,我打到技術科,看那邊有沒有人……你有介紹信嗎?”
“沒有,不過我有工作證明。”李龍立刻把自己供銷社的證明給掏了出來。這年頭,有些地方和全國接軌,到哪裡都要有介紹信和證明,比如現在,有些時候又比較開明,不要介紹信和證明也能辦事,比如去烏城住八一招待所,或者在石城和瑪縣擺攤。
隻能說是地方特色吧。
門衛看著李龍的證明,點點頭,拿起裡麵的電話,搖了幾下,接通了總機,然後讓轉技術科。
李龍略有點緊張的等著電話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