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十七章 退而求其次,不是最優解(2 / 2)

同樣的建議,不同的語氣說出來,總之是不看好李龍說的這個手持式點播器。

人家很客氣,李龍也不會甩下什麼“等著瞧”的中二話語,告辭離開,李龍這回又有點鬱悶了。

難道真的隻能自己去做幾個自己用,然後看著仿製的一個個慢慢的在市場鋪開?

李龍略有點不甘心。雖然自己的創意也是來自於另外一個世界,但真不希望變成這樣。

畢竟他很清楚,雖然說這種手持式點播器的市場份額不算很大,但也不小。對於石城拖拉機廠那樣的大廠來說可能利潤不大,但對於一個農機廠來說,應該是不小了。

而且潛力很大,是可以持續賣幾年、十幾年甚至二三十年的東西。

眼看著有希望有前景有市場潛力又有利潤的東西沒人合作,李龍是真的有點不甘心。

沒辦法,等回去先做幾個自己家裡用吧。這個機會,大概率是要放過了。

晚上顧曉霞回來,看李龍在飯桌上不開心,就問他怎麼了。

李龍把事情說了一遍,顧曉霞略皺了眉頭了想說:

“是不是……時機不對?”

“時機不對?”

“是啊,你想啊,去年才包產到戶,今年說是要土地承包,也就是要把大塊的地都交給咱們農民種。大塊的地啊,那都是十幾畝幾十畝甚至上百畝的地,真要手持著種,到什麼時候了?

現在哪個村裡都是有播種機的,大家種地也習慣了用播種機,你說的這個在農機技術人員眼裡,那就是曆史的後退啊。”

“曆史的後退?”李龍咂摸著這幾個字,是不是呢?

“是啊,你想想,比如你想種打瓜,因為打瓜沒辦法用咱們現在的播種機對吧。”顧曉霞說道。

“是啊,所以我才搞這個手持式的點播器。”李龍點點頭。

“那你的思維和那些農機技術人員的思維是不一樣的。你想著怎麼解決問題,怎麼方便怎麼來,人家想的也是解決問題,是怎麼先進怎麼來——他們肯定在想怎麼設計一種能夠讓拖拉機帶動,大麵積播種打瓜的機器,對吧?”

“嗯……是這個道理。”李龍反映過來了,顧曉霞說的是沒錯的,農機技術人員肯定是這麼想的。

自己這妥妥的是曆史的倒退啊——在農機技術研發人員手裡肯定是這樣的。

後麵開始有了專門用於棉花的點播機、條播機等等,就是農機技術人員研發的,能用拖拉機帶動的。

人家都在想怎麼機械化,自己反其道而行之,想著怎麼用人工來播種,自然是不被待見了。

好吧,是自己想左了。

但這並不是說自己設計的東西不行,而是不能成為主流。作為農業機械化的補充還是可以的。畢竟農業機械化需要一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在這個過程中,有些沒法機械化的地方,自己搞的這個就能起過渡作用。

李龍茅塞頓開,笑著對顧曉霞說道:

“曉霞,你厲害啊,你這麼一說我就明白了,這在教育局裡沒白呆,眼界開闊了,看問題的角度也不一樣了,不錯不錯!說得好!”

這是李龍第一次這麼誇顧曉霞,她很開心,有點小小的得意,又有些害羞,低頭夾菜,說道:

“其實我也

就是有感而發,對不對還不好說呢。”

“對對對,就是這個道理,我明白了。來來來,吃飯,咱們邊吃邊聊,我還有個問題和你探討一下……”

以前李龍和顧曉霞兩個在一起吃飯說話,大都是關於村子裡的事情,或者隻是聽聽顧曉霞工作上的煩惱,分享一些喜悅,又或者是李龍打獵、逮魚或者去烏城的見聞,像現在這樣的交流並不多,甚至可以說沒有。

李龍知道男女要成家,溝通交流是不可少的,但以前的交流大都是淺麵上的交流,像現在這樣一起分析、討論問題,並且有一定的深度的才算是有效溝通交流。

如果交流一直處在麵上,難免會給雙方的感帶來一定的負麵影響,因為彼此的融入度不夠,容易產生隔閡。

現在的這種交流,真的很能增加雙方的了解,也讓生活變得更加默契。

第二天早起,李龍和顧曉霞兩個人見麵,都是一笑。雖然一晚上什麼也沒做,但感覺彼此的了解更深了,那是靈魂上的接觸一樣。

顧曉霞上班,李龍則帶著年貨等東西回了隊裡。大哥大嫂對於李龍又買了這麼多東西還是很有意見的,嫌他亂花錢。倒是李娟和李強兩個對李龍買的禮物真是愛不釋手。特彆是李強穿上那套衣服後,就不想脫下來,非要穿出去給朋友們看看。是梁月梅揮著巴掌,他才不情願的脫下來。

還是李建國說了讓他過年那段時間天天穿,李強才算是沒有在家裡大哭。

把東西放好,李龍這邊說了自己的計劃,然後下午騎自行車去了鄉裡。

鄉裡的農機修理廠規模就更小了,連院子都沒有,其實和鐵匠鋪沒多大的區彆。

裡麵的人也就倆,主管的是王師傅,大叫王有德,帶著個學徒——李龍知道,這個學徒屬於自費過來學習修理,不像王師傅。王師傅算是工人,有編製有工資的那種,屬於鄉裡的工作人員,哪怕這個農機修理廠乾不下去了,他大概率會轉到農機服務站,這也是鄉裡一直有的一個機構。畢竟縣裡還有一個農機局,需要對上銜接。而這個學徒就隻能回家了。

不過為了能學到技術,能當學徒也是不錯的了,就這麼個學徒也是許多人爭的目標。

這位比較幸運。

“做個東西?幾個?咋做,你說,我給你說,這工錢可不便宜。”王師傅雖然有職位,但並不排斥乾一些私活,李龍隻是和他聊了幾句後,就放棄了和他談合作的。如果說拖拉機廠和縣農機修理廠的技術人員還會去想著農業機械化的夢想,這位王師傅純純就是乾一天管一天,壓根不會去想下一步乾嘛,而且據他透露的信息來看,鄉裡這個農機修理廠快乾不下去了,沒有人過來到這裡修東西。

這也是個實際情況,因為紅旗公社距離縣裡是相對比較近的,不到五公裡。其他鄉還有距離四五十公裡甚至更遠的。

現在各村的農機駕駛人員和二三十年後的不一樣,大都懂一些簡單的修理,如果他們修不好的毛病,王師傅這裡大概率也修不好——不光是技術問題,還有設備問題。

所以鄉裡各村的農機如果出了大問題,通常會送到縣裡,這裡能乾的就是搞一些小物件,甚至都到了要搶鐵匠鋪生意的地步了。

所以對於李龍要做的這個東西,王師傅隻會去想著自己能收多少外快,不會去管合作——他不乾農活很多年了,對於這玩意兒是否有市場,根本就沒有判斷,也不會想著去判斷。

李龍照著自己的想法描述了一下,那王師傅算了算說道:

“你說的這個好開,主要就是焊接,配件就彈簧不太好弄,不過三五個我這裡還是能弄的,算算材料費,工費……一個你給三塊……三塊五毛錢吧。”

一個點播器上的鐵加起來也就一公斤,這時候要按料費來算,一塊五毛錢到兩塊錢,他收一塊一塊五的工錢,李龍覺得還行吧。

畢竟這算是半壟斷的,彆地方也隻有找鐵鐵匠鋪去做,還不一定能做出來。

“啥時候能拿?”李龍一邊掏錢一邊問道。

見李龍要付現錢,王師傅變得熱情了不少,他笑著說道:

“你要急用,明天就能來拿。先給十塊吧。”

李龍倒也不怕他不講信用,這時候這樣的還是比較少的。或者說,李龍一直到後世,在本鄉本村裡,見過的在那些短視頻裡見過的農村的一些奇葩事都非常的少。

什麼不養父母的,吃絕戶的,往漁塘裡灑藥的,搶收彆人的經濟作物比如水果、藥材之類的。

見過最鬨劇的一場,也不過就是在村裡土地實施滴灌,土地承包費火箭式上漲,然後兄弟兩個爭搶著種父母土地的一次,還是被隊長和幾個老村民代表給按住了。

隻此一次。其他的李龍再沒聽過什麼比較奇葩的。總的來說,村裡的人,道德水平還是不錯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