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兵事有這麼難?【求追讀】(1 / 2)

曹操往前走,典韋,蕭項,包括張遼,隨在側後方稍許。

其他親衛散開,擔任警戒。

虞妃乘坐的馬車,也跟著慢悠悠的隨行。

“董卓的援兵,昨日被皇甫將軍統兵阻擊,你可知道?”曹操問。

張遼答:“上午太後宣布,眾臣皆知。我和甄家幾人碰上,剛才還在說此事。”

曹操:“若你有機會領兵,會如何阻擊董卓?”

張遼這人信奉強權就是公理。

這和他少時的經曆有關,他渴望擁有強大的力量。

曹操跟他說話,從其最感興趣的用兵,掌控強大武力上切入。

且不動聲色的把張遼拉到了和董卓對立的層麵,來考慮問題。

張遼隨著曹操的思路,考慮道:“若我領兵,會針對涼州人善騎縱,又急著趕到洛陽的心態,來選擇地點阻擊。最好能在他們的疾行中,突然殺出,以鋒矢陣雙線合擊,打其薄弱處。”

“然後來回撕扯裂陣,潰其全軍。”

這是名將的思維碰撞。

曹操之前看行軍圖,隔空做出判斷,就如同皇甫嵩在現場指揮一樣。

此刻的張遼,意思大抵相同。

他說打擊涼州軍薄弱處,指的是對方拉開兵馬趕路,隊形會不可避免的往橫向擴散,而縱向薄弱,就有了出兵打穿透的機會。

張遼的用兵,對敵,對我都更殘酷。

但打突襲阻擊戰,用兵衝擊側翼,出手搶占先機的方式,和曹操,皇甫嵩的見解基本一致。

曹操又問:“若董卓多路援軍來洛陽,而我兵馬不多,當如何?”

“不能正麵潰敵,更要打埋伏。涼州兵馬,來我中原之地,先失地利。”

張遼侃侃而談:“他們遠道行軍,若是我,就在扶風郡,蟄伏以待。”

曹操停下腳步,拾起一顆小石子,在地麵隨手勾畫了幾筆,傳神的表達出張遼所說扶風郡的地理。

畫完把石子遞給張遼。

張遼也跟著蹲下,用石子畫出自己的意圖:

“董卓在涼州再有影響力,願意隨他千裡迢迢,出兵殺到洛陽的人馬,現階段也不會太多。”

“最多分成三路,我判斷,其中兩路會走扶風郡,另一路可能更隱晦。”

曹操道:“你是想說,董卓的最後一路兵馬,會從涼州北進。而後從北線入並州,轉而南下,直奔洛陽?”

張遼目光一亮:“上軍是知兵之人,判斷精準。遼之拙見,與上軍相同。”

涼州就是河西走廊那片,也就是武威郡。

漢武帝時才打下來,設郡。

從其所在位置往北,要經過羌、氐等族的區域。

在彆人看來,穿過遊牧部族領地行軍,困難重重。

但董卓的人可以。

他和一些羌、氐部族首領交好,借道而行,隱秘且能長驅直入,非常難防。

曹操和皇甫嵩書信往來,便指出董卓若有三路援兵,當有兩路沿河西走廊,往東南方向的洛陽來。

還有一路,有可能從北線,穿羌氐部族區。

最終進入並州,轉而南下。

當然,董卓的兵馬能保持隱晦,長途奔襲,和各地的亂象有關。

王朝末年,地方州郡已出現隱然割據的跡象,叛亂不斷,一年當中有時會出現多起叛軍。

中央的權力,衰弱到極致。

很多邊疆大吏,都有觀望的心思。

各地防線,本身就爛成篩子了。

不然董卓的援軍再厲害,也彆想隱匿靠近洛陽。

曹操和張遼的交談,充分展現出兩人在軍事上的天賦,認知,聊得十分投契。

兩人在地上寫寫畫畫,整個侍衛隊伍,車駕都隨之停下等候。

張遼儘舒所長,曹操偶爾從旁點撥,卻能直擊要害。

張遼越談,心裡越是如潮汐般起伏悸動。

這位西園軍上軍校尉,比他預料的要厲害的多得多。

張遼在軍事,用兵上的天賦,鮮少服人,包括丁原,呂布。

但他和曹操交談,卻是被其博學善辯,隨口引用諸多兵家戰法,旁征博引的見解所吸引。

兩人在地麵,你來我往的用石子描畫,闡述觀點。

這在兵家被稱作廟算,以推演來研判敵我形勢。

張遼聊了一會,有種越說越上癮的感覺。

“好了,以後有機會再談,今日就到這。”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