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最近非常忙,比曹操還忙。
他長於後勤調派,大局統籌。
曹操但凡統兵出征,後方的事就會全部托付給荀彧。
包括曹操的親族夏侯淵,夏侯惇,曹家的一眾人,都要聽從荀彧安排。
荀彧今年二十八歲,繁重的事務,讓他得到了充分的鍛煉,才能日益顯現。人也越來越威儀,成熟。
他進入書房,在曹操左側入座。
賈詡在右側,卞媚坐在其下首。
荀彧先遞給曹操一卷簡書,上邊是第二次統計普查的青州降軍數量,青壯老弱比例等等。
這是一項繁雜的工作,戲誌才具體負責。
“誌才抱恙,頭疼的厲害,我讓他去就診,休息一日,沒過來。”荀彧說。
曹操心裡掠過一絲憂慮。
詞條數次提示戲誌才這人愛動腦,思維一刻不停的運轉,有早亡的可能。
有什麼辦法能緩解治療?
張仲景已回了長沙,但應允曹操,稍後會再來兗州坐診。
曹操給他的承諾,是動用官方幫他搜集各類診病的方子,病例,幫他補充正在著作的傷寒雜病論一書,直至成書。
還有華佗,已著手聯係。
等兩者都來了,看有沒有良方能醫好戲誌才,以及自己的頭疾。
荀彧道:“青州軍作戰時的消耗,老弱多被淘汰,所以青壯比例很高,大抵有三十萬青壯。
我來找州牧之前,與其他人商榷多次。”
“我們商議的結果,是建議將青壯抽選入軍,大概二十五萬上下,分彆成為地方衛軍和州牧府直轄軍。”
史上的曹操收服青州軍以後,募三十萬青壯,成為起家的根基,以其征戰天下。
但是養這三十萬軍,消耗了整個兗州的財富,糧備。
而青州軍原是賊寇,流民成軍,有些惡習是很難改的。
散漫,惰性,積弊已久。
數量多了以後,愈發分散了其精銳程度,戰力始終達不到最頂尖。
關於青州軍的安置,曹操結合穿越的經驗,對後續的預見,有自己的考慮。
“還有什麼意見?”
荀彧道:“黃忠,張遼,都說當抽調至少二十萬成軍,以兗州賦稅糧備,足可供應這支軍伍。”
為將者都希望能執掌大軍!
曹操這段時間接連收服黑山賊和青州軍。
驟然而來的大量兵源,讓眾將興奮不已,皆希望兵馬越多越好。
這是時下的主流觀念。
多數人都建議保持三十萬的建製,至少要二十萬以上,以雄視天下之資,組建新軍。
曹操等荀彧闡述過其他意見,道:“我兗州養三十萬軍,不是不行。
但會消耗大半稅賦,錢糧。
三十萬青壯全都保留,青州軍的臃腫,劣性,也會被我們繼承過來。”
荀彧和賈詡對視,立即就明白了曹操的意思。
“州牧想保留多少,二十萬?”…。。
“不,最多十萬。”
曹操:“原三十萬青壯,隻留最優秀那一批。把他們和我們原有兵馬打散,混編,不斷的汰弱留強。”
要知道青州軍這三十萬青壯,是已經在他們內部用戰術消耗後留下來的,本身就是見過血,有殺性,不畏戰的優秀兵源。
所以史上的曹操,綜合考慮,全盤接手了這些兵馬。
而當下各方都在聚眾,壯大聲勢,兵越多越好。
對外宣揚時,二十萬敢說五十萬,五十萬就說一百萬。
曹操卻是認真思慮過各方麵因素,十萬勁旅,足可縱橫天下。何況後續地盤擴大,還有增兵的機會。
裁撤下來的青壯,從事生產,挖渠,開源,種地。
當然,這麼做會有隱患!
就是這些青壯散到地方,仍有可能聚眾再反,給動蕩留下了契機。
尤其是曹操如果出征,內部空虛,會放大這種因素。
但有問題就有應對的方法。
如果能吃飽飯,人心就會思定。
配合曹操和賈詡,荀彧的手段,便能逐步削弱這種潛在的亂象。
多出來的勞動力,消化好了,會形成源源不斷的後勤保障。
“先讓他們成為地方軍,一步步削減,可以將隱患降低。”
曹操侃侃而談,把自己的想法,原因說出來,和賈詡,荀彧磋商。
商議的結果,是按曹操的意思。
三十萬隻留十萬勁旅。
另外還要從當前數十萬的兵源裡,抽選出三千人,正式組建第一批虎豹騎。
曹操又下令,任黃忠為兗州兵馬左部中郎將,張遼為騎軍中郎將。
此外,曹操正式以荀彧為司馬,相當於他之下的二把手,總理大小事務。
曹操深通用人之道。
真正器重一個人,不是給他配備多少資源
,也不是賞賜、獎勵。
而是給他加擔子,對其委以重任。
荀彧有時候自己都很迷。
他和曹操初識時,才學不顯。
但曹操就是對他沒來由的器重。
荀彧能做的,隻剩下拚命乾活,怕辜負了曹操這份信任。
談完兵源分配的事,荀彧又取出另一份簡卷,遞給曹操。
曹操展開一看,是荀彧對後續兗州,乃至他麾下曹營發展的獻策。
他首次提出聞名後世的“深根固本,以製天下”,“進足以勝敵,退足以堅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