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登台拜將!【求訂閱】(1 / 2)

第269章?登台拜將!【求訂閱】

曹操後方的城牆上,眾臣依次登臨。

包括鄭玄,其弟子姚敬。華佗,張仲景等當代大賢。

還有一個眼神內斂,身形消瘦的老者。

他看似平淡無奇,隻是氣色極好。

其人叫童淵,是趙雲的師尊。

今日封將,被邀來觀禮的名宿,也是當世武道泰鬥。

前方,曹操在十萬軍伍矚目下,於城頭來回梭巡數步,目如鷹視,徐徐道:

“操始於陳留,起義兵誅暴亂,已有五載。五年來,所征必克,無有不勝,豈吾功哉?非也,乃賢士大夫,眾軍之力也!”

下方愈發安靜,萬軍屏息聆聽。

曹操是在說,起兵五年,到今日,未有一敗,是我的功勞嗎,並不是,而是身畔文武,眾軍舍生忘死建立的功勳。

這句話,讓眾文武乃至十萬雄兵,心頭一熱。

曹操的胸懷便是如此,若犯錯他自己先承擔,若有功,則歸於眾人。

用人時也一樣,許多事他都清楚。但從不會先說出來,而是讓麾下文武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各儘其用。

他負責器重對方,給予信任。

曹操又道:

“五載時間,我與眾軍奮勇相協,從弱到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未來會充分證明,是你們,結束了神州之亂,讓千千萬萬的人,早日擺脫亂世之苦。”

“在操心裡,視眾軍為柱石,是不敗的力量。”

“今登台拜將,以賞眾軍!”

“魏王洪恩!天下大興!魏王洪恩!天下大興……”

激蕩如潮的回應!

而典韋和許褚,在曹操身後,各自單手舉起一杆牙門大旗。

那是曹軍的戰旗,正麵是個偌大的曹字,背麵為猛虎怒哮的圖案。

旗幟邊緣又以簡單的線條,勾勒出一隻靈動的飛豹。

猛虎哮勇,豹子靈變。

和曹操用兵,和虎豹騎,和曹軍的軍威,戰鬥風格相互應和。

有二十餘重騎親軍,聯袂把一方鐵鑄的六階高台,放在曹操身側。

這高台上有立柱置於四角,以橫梁相連,形成圍欄。

其造型簡單,表麵鏽跡斑駁,古舊異常,卻是極有來曆的東西。

漢初之時,蕭何月夜追韓信,回來告訴高祖劉邦,想得天下,非用韓信不可,且不能拜他為普通將領,要拜為大將,重用。

並告之曰:“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設壇,具禮,乃可耳。”

當時還是漢王的劉邦,遂設拜將台,擇日拜將。

高祖立國大統後,再次登壇拜將,封賞全軍,就更為講究。

集五山之土,采江河之水,彙聚民意,用萬軍之鐵熔煉以鑄之,方成拜將台。

所謂五山之土,即五嶽名山。

又采長江、黃河之水,聚民意,以麾下兵馬曆年征戰時斷折的刀兵,破碎的甲胄回爐重鑄,打造成拜將台。…。。

這尊拜將台,寓意深遠。

此前一直在宮中閒置,因為沒人有資格用它來拜將。

能登台拜將者,最低也要是一方之王,有安邦定國之功。

“那是拜將台,他把拜將台搬到了鄴城!”

孔融也在人群中觀禮,看見拜將台,神色悸動。

“高祖傳下來的拜將台!”

“曆代先皇尚不敢用此台封將,曹操何德何能,敢用高祖的將台。”

“將台若不應,看他如何麵對天下人,怎麼收場!”

除了孔融,還有不少各家士族的宿老,也都認出拜將台的來曆,暗自思忖。

這將台在高祖皇帝定國後,用來犒賞全軍,曾顯化五嶽異象,引起全軍兵鋒震鳴,數日不止。

後來漢武帝劉徹也延用過。

光武帝劉秀興複漢室後,同樣用過。

除此外,曆任皇帝或是沒有拜將需要,或是不敢用。

因為三位雄主皇帝用時,拜將台都有異象出現。

其餘人沒這個自信,怕用時一點動靜沒有,顏麵掃地。

拜將台閒置多年,放在洛陽舊宮,曆次戰火,始終沒被搶走。

一來其外表看不出神異,二來過於沉重,董卓當年撤出洛陽時,行色匆匆。他不知拜將台的來曆出處,也就沒耗費人力帶走。

曹操見到拜將台,詞條便給出提示。

兩百萬以上聲望,民意彙聚,得氣運加身者,是最低使用條件。

曹操要登台拜將,用這方拜將台,再合適不過。

從大漢的幾位明主手中,接過拜將台的傳承。

將台其實還不足兩丈高,造型方正,基座麵積倒是頗大。

曹操邁步登台,一步兩步,三四步。

將台毫無反應。

眾士族,孔融等人,暗自好笑,竊國的權臣,也想用高祖的將台封將,自取其辱。

然而當曹操再往上邁步,登上將台,引動氣運。

嗡——

將台突然震動。

其上斑駁的鏽跡,霎時消退,露出將台表麵隱藏的暗紋,並在氣運的衝擊融入下,隱隱發光。

下方十萬軍共聚的氣血狼煙,兵鋒殺意,仿佛被封將台牽引吸收。

那將台上亮起咒紋,交織出五嶽共聚的紋理。

整座將台,似乎在增長變高,巍峨如重山。?城外十萬雄兵的兵器,隨之震鳴呼應,神異之極。

“將台居然認可了曹孟德!”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