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平原上,出現了一支軍隊。
他們甲備精良,金戈鐵馬。
大地在這支隊伍的馬蹄下,似乎都在震顫。
他們是戰後南歸的曹軍。
隊伍裡偵騎四出,並未因為大戰後稍有放鬆。
這已經是他們離開東鮮卑王部的第三天,初步恢複了戰時的疲勞。
隊列馳騁中,陣型變化。
曹操在眾將簇擁下,勒馬徐行。
“此戰後,東鮮卑殘部的災難,才剛開始。”
眾將在討論戰後的局勢。
“東鮮卑所在的這片平原,水草豐盛。他們被我們打殘了,後續,周邊部落的傾軋,爭奪,會把他們推入最後的困境。”
趙雲:“魏王,我們有沒有可能占據這片土地?”
武將以開疆拓土為最高榮譽。
東鮮卑所在的這片地域,後世本也該是華夏的國境範圍。
漢時的幽州,是一個狹長的東西地形帶。
需要大幅度往北擴,才是後世的華夏國境線,也就是東三省的區域。
對這塊土地產生野心,是對的,原就是我們的地方。
曹操道:“讓周邊部落先較量,拚個你死我活。機會合適了,當然可以北擴。”
“魏王,我們現階段,有沒有去打中鮮卑和西部鮮卑的機會。”張遼問。
打東鮮卑的勝利,讓眾將野心膨脹。
這時候其實應該潑一潑冷水,才是用人之道,避免驕兵冒進,輕敵犯錯。
曹操:“和北部遊牧民族的較量,是個大問題。”
“曆朝曆代,北線都是重中之重,隻武帝時期,做到了擊敵於外。”
“匈奴人在武帝時期,由盛轉衰,終被鮮卑所替代。”
“想和鮮卑分出最終勝負,戰爭隻是一方麵,要充分利用他們內部的矛盾,乃至周邊部落的形勢,要一步步來。”
曹操酷愛讀書,對曆朝曆代的形勢,了如指掌。
而許多事,曆史已給出過答案。
這時的曹軍隊列後方,情景蔚為壯觀!
曹操的回馬槍用出來,東鮮卑餘部被擊潰,也就不可能再反撲追襲曹軍。
所以戰後撤走的時候,曹軍放心大膽的帶走了諸多戰利品。
後邊牛羊成群,鮮卑多個部落的帳幕大頂,都被拔了。
還有鮮卑多年劫掠漢土的一些寶物,亦被曹軍奪了回來。
趙雲是個虛心上進的好青年,求教道:
“魏王,雲想向您請教兵事。”
“漢書上將我兵家歸類為四脈,魏王用兵,當是兵權謀一脈的代表了。”
張遼也說:“這幾年,大小數十戰,魏王您從未敗過。
臨戰用兵,每每能破敵之弱,以最小代價換取最大勝利。遼也想求教魏王,以增兵事。”
曹操正是曆史上的兵權謀代表人物之一。
善用詭謀,陰陽權變,這是性格使然。
“孫子在兵書上說: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說的就是戰爭密切關係到軍民的生死與國家的存亡。”
“一旦戰爭輸了,就會輸掉所有,再沒有退路。”
曹操沉吟著說:“戰爭用兵,個人理解是不一樣的,很難一板一眼的去傳授。”
“比如文遠,子龍,你二人天生銳勇,性子也正,當用正兵,追求輕疾勁快。發揮自身所長,則逢戰皆勝。”
“兵家四脈中,你二人都是兵形勢一脈,楚霸王,霍驃騎,是其中代表。”
眾將都豎著耳朵,虛心聽曹操所說。
曹操用兵的能力,經過一次次實戰,早讓眾將佩服的五體投地。
與東鮮卑接戰不過兩年,數次大戰,次次打的凶狠無比,又以殲敵為目的,生生把東鮮卑打癱了。
這一次奔襲,取得的戰果,幾乎複刻了武帝一朝的過程。
當時武帝啟用衛青,霍去病,也是用四次大戰,將匈奴從山巔打到了山腳,從此攻守易形。
“行軍打仗,總結起來,其實隻有一句話,便是以自己的長處,去打敵人的短處。”
曹操道:“若還沒發現敵人的弱點,就去找,然後盯著弱點打。”
“比如我們對鮮卑,比騎術,靈活聚散,來去如風的迅疾性,我們都不如人家,這是要承認的。”
“那就不要和他們打輕騎,打變化。”
“和他們比裝備,比軍陣操訓的嚴謹。
比如重騎,比如弓弩,都是鮮卑不具備的,發揚自己的長處,破敵之弱,就是獲勝的手段。
戰術,戰略也一樣。”
“東鮮卑沒想到我們會殺過來,而我們來了,他們全無準備,自然高下立判。”
曹操說了幾句,眾將若有所思。
這時,斥候傳報:
“魏王,打西邊來了一支隊伍,數量和我軍差不多。他們正在快速逼近,看起來頗為精銳!”
<
br>????“對方距我們還有五裡左右。”
眾將皆是怔了怔。
這裡已逐漸靠近遼西郡,哪來的一支萬人隊,往他們衝擊接近。
曹操念頭微動,轉眼便猜出對方身份。
他掃了眼周圍的地勢。
隊伍左側,是一片矮丘,連綿起伏。
曹操:“子龍領一支輕騎,去左翼矮山駐紮,其餘人原地列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