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多國部隊(2 / 2)

司禮監 傲骨鐵心 4044 字 10個月前

鄭鐸看了眼沒有胡須的李永貞,道:“這位公公有所不知,劉綎將軍手下的倭兵才是數量最多的。”

一說到劉綎,良臣想起來了,朝鮮戰爭時期,劉綎曾設下“鴻門宴”圈套,準備擒拿日軍主將小西行長,不料被軍中的一個“倭千總”逃出告密,導致功虧一簣。

明代的千總是統率五百至一千人左右的中級軍官,這個“倭千總”統率的就是隨其降明的日本兵。那麼,大致可以推斷出,劉綎營中至少約有數百名日本兵存在。

這批日本降兵跟隨劉綎在朝鮮作戰,戰後也隨劉綎回國。而劉綎回國後,參加過平定播州楊應龍之亂,此後,長期在四川戍守。

“朝鮮方麵知道劉綎將軍暗藏收容日本兵,很是不滿,可不敢得罪天將,不得已隻能請求劉將軍將日本兵驅出城外,不使入城。”

良臣注意到,鄭鐸說到朝鮮時,臉上明顯有恨意。他尚不知這鄭鐸本來就是朝鮮人,不過因為殺父而流亡明朝。

橫遭日軍侵略差點亡國的朝鮮人深恨日本兵,魏良臣不難理解,但對於明朝將領來說,作戰勇悍、鳥銃技術純熟的日本兵絕對是精兵。

特彆是劉綎,隻要士兵能打仗肯拚命,管你是哪國人,他是毫無忌諱的。事實上,根據史書的記錄,劉綎部下兵源很複雜,主力是漢人,但不乏蒙古、女真、朝鮮、日本,甚至緬甸兵、泰國兵、安南兵存在。放在後世,這位劉將軍所率領的也算是一支多國部隊了。

劉綎這個人,良臣是很佩服的,此人一生打了很多仗,平緬寇,平羅雄,平朝鮮倭,平播酋,平裸,大小數百戰,威名震海內。可惜,最後卻一代名將隕落阿布達裡岡。

阿布達裡岡之戰,也是薩爾滸戰役明朝損失最重,後金傷亡也是最大的一場戰鬥。

眼下,這位老將軍還在西南戍守,是典型獨霸一方的地方悍將。因為其部自成部屬,劉綎又厚待士卒,所以部下皆能死戰。

“舍人,我也聽說劉將軍部下有善戰倭兵,俱是精銳。”說話的是李維,他曾經去過西南。

“倭兵不過降兵,如何為善戰,又為我大明死戰?”田剛有疑問。

原因是什麼,其實不需要解釋。那些投降的日本兵明白,他們這一生也不可能回到家鄉去,所以不如死心塌地的留在明朝,跟著和他們家鄉大名差不多的將軍乾。乾好了升官發財,在明朝娶妻生子,成為真正的漢人。乾不好,反正這條命也早就不是他們的了。

“起初,朝鮮人深恨倭兵,見我天將收容倭兵,常斥責。至後期,卻也有樣學樣。他們將降倭都安置在朝鮮北部,防衛經常襲攏他們的女真人。我聞這些降倭對朝鮮倒也忠心,作戰十分有成效,以至朝鮮國內有破虜,非降倭不可的說法。”鄭鐸道。

“降倭是堪用,但眼下,我去哪裡找這些降倭?”良臣不關心降倭其他事,他隻關心這些人在遼東有多少,又在何處。

鄭鐸道:“舍人莫急,我部下有個叫大島的,便是降倭出身。他與遼東各地的降倭一直有聯係,若舍人可以給這些降倭一些自由,我敢保證這些降倭必定為舍人賣命。”

良臣正聽著,忙打斷鄭鐸:“你等等,你是說這些降倭如今被關押著?”

鄭鐸點了點頭:“也非被關,隻是在礦裡。”

.........

感謝俺是骨日天100元打賞!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