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為官之人,豈能如此放浪!
魏舍人痛心的從小嫂子們麵前走過,今天真是好日子啊,這麼好的天氣,真是適合召開婦女大會的…噢,不對,是適合一心為民、一心為國的魏舍人閃亮登場的好日子。
“欽差大人,前麵就是您的生祠了!”裡正巴巴的看著魏舍人一步步向他走來。
“噢,是麼?”
魏良臣加快了腳步,前麵的都是虛的,唯有那座生祠才是實的。此刻,他很想看看百姓們為他修了一座什麼樣的祠堂,又為他塑造了一座什麼樣的小像。
人群如潮水一般追隨著魏舍人湧向了鎮子東頭的“魏舍人祠”。
參與修建“魏舍人祠”的工匠們此時也很激動,同時也感到萬分慶幸,因為就在昨天的時候,這座祠堂還沒上頂呢。
得知敢斬城隍,為遼東百姓求來甘露的魏舍人竟然就在虎皮驛後,鄉老們連夜組織人手趕工,終在天亮時為這座祠堂加上了頂子,並如願以償的請動魏舍人前來觀看。
這是多麼大的榮耀啊!
在無雙數眼睛的注視下,魏舍人來到了他的生祠前。
他石化了。
因為,他看到的是一座跟土地廟差不多大小的所謂祠堂。
高,大概有兩米。寬,也大概有兩米。
看起來是個正方形的建築,屋頂上披著紅瓦。整個生祠是以青磚砌成,外麵抹的是泥灰。因為建成時間不長,明顯可以看到泥灰尚未開透,有些地方甚至被雨水衝開了一些。
這座生祠讓魏舍人十分不中意,也十分不舒服,他覺得,百姓們對他有崇拜是好的,但是,也不能這麼糊弄他啊。
在他的想象中,他的生祠就算比不了孔廟,也當比山神廟要強啊。可眼麵前的土地廟算什麼?
他想到了前世時,家鄉的路邊,村民們逢年過節燒紙錢的地方。
不錯,那也是土地廟。
“舍人,請進去一觀小像!”裡正和鄉老們沒有注意到魏舍人此時的心情十分糟糕,歡天喜地的邀請他老人家為小像“點金”。
所謂“點金”,不是真的有什麼金子去點,而是在雕成的泥像上用毛筆在兩個眼睛中各點一下,取畫龍點睛之意。為吉利,俗稱“點金”。
鄉親們出發點是好的,隻是沒有規劃,並且是自發行為,沒有財政支持。能建成這麼一座生祠,也是難得了。
魏舍人這麼安慰著自己,他實在是不忍拂鄉親們的好意,於是在裡正鄉老等人的簇擁下,走進了祠中。
地方實在是小,人一多就顯得擁擠。沈煉等人識趣的站在外麵沒跟進去。
還好,魏舍人的小像還是讓魏舍人有些滿意的。
雖然,這小像是用泥胚雕的,但是泥像年輕英俊充滿正氣的臉龐還是很符合魏舍人對自己長相的評估的。
同時,泥像上戴九曲簪纓,身穿大紅蟒衣,腰係玉帶象笏,更讓魏舍人對自己的形象刮目相看。
“好好好。”
魏良臣連說三個好字,於是,周遭眾人同時叫好。裡正鄉老和參與雕刻的工匠們也是一顆心落地,臉上的笑容更加燦爛。
“請欽差大人點金!”
在鞭炮聲中,魏良臣笑容滿麵的為自己的塑像點了金,在走出祠堂時,他突然停下腳步,很是慚愧的對跟在後麵的裡正道:“本官何德何能,敢勞鄉親們為我建此生祠,我真是受之有愧。”
裡正自是一番恭維,良臣聽的連連搖頭,想說什麼終是沒說,最後,才語重心長的說道:“鄉親們盛情難卻,我便姑且受之。嗯,難得鄉親們如此待我,此地,我日後要經常過來看看。”
這話一說,裡正的臉皮子卻是下意識的抽動了一下,連帶著正想著如何為《魏舍人小像傳》構思文稿的蔣方印也是臉皮僵了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