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父子二人互相激勵,身穿布衣,徒步至京師參加會試。結果父親李廷諫落榜,兒子李邦華卻考中了進士。那年,主考官正是葉向高,故而按規矩,葉向高就是李邦華的座師。
李邦華現為都察院禦史,早前增補閣臣辦法就是由他提出來的,即內閣不當專用詞臣,詞臣不當專任翰林,亦不當任東宮教習。
李邦華提出的這個建議經顧憲成加工後,就變成閣臣不當專用詞臣,亦不當專用南人這一為李三才量身訂做的意見了。
同為都察院同僚,李邦華對於張鶴鳴和朱應轂十分了解,雖黨派不同,但平日還是有些情份的。
葉向高原以為李邦華能夠說動張、朱二人,不想張、朱二人卻不為所動,甚至於李邦華為說客的第二天,吏科給事中任應徽就上書直指葉向高乾涉科道,把葉向高弄的灰頭土臉。
…………
崇文門東城角有一條錦秀河,這錦秀河離觀象台不遠,那裡窪然一水,東西是堤岸,岸上廣種高槐垂柳。水麵上蘆荻叢生,下有魚上有鳥,碧水澄清,塵埃罕至。南北則是達官貴人的園林,有樹有水有亭有廊,曲徑通幽。實是京師一處風景勝地。
這日,錦秀河邊亭台來了幾個儒衫文人,這幾人都非尋常人,皆是朝廷官員,其中便有剛從北直提學禦史任上返京的黃彥士。
黃彥士提學北直有功,此次回京按例會高升,卻不知是左右副都,還是六部或地方布政巡撫。但不管是六部還是地方,黃彥士總算是多年媳婦熬成婆,仕途從此順達,將來督撫不在話下,入閣亦不是不可能。
人逢喜事精神爽,今日京師竟有小雪花落下,黃彥士便邀了好友官應震等人往錦秀河邊一遊。
老朋友相邀,官應震自是不會推辭,往院裡說了聲,就叫了車馬直奔錦秀河而來。到了地方,便見黃彥士還有幾人立在立在一處亭中翹首以盼。
遠遠見到官應震的車馬,黃彥士當即從亭中迎了出來,爽朗的笑聲飄然而至:“東鮮兄,兩月不見,彆來無恙啊!”
“抑美兄,你也彆來無恙啊!”
官應震笑著從馬車中跳下,施了一禮後,目光落在黃彥士身後那幾人身上,幾個麵孔都生,他不曾識得。
見狀,黃彥士忙為他介紹,指著最前麵那胡子最長一人道:“這位是翰林院湯霍林!”
噢?
官應震目中一動,湯賓尹乃是左春坊左諭德,萬曆二十三年的榜眼,這幾年朝廷內外製書多出其手,號稱得體,深得皇帝讚賞。但這不是讓官應震動容所在,原因卻在於這湯賓尹於齊黨、楚黨、浙黨、東林自外自創了一黨,名為“宣黨”。
宣黨人數雖少,但也有一定影響力,眼下朝黨中東林一家獨大,齊楚浙三黨都有些力不從心,若有宣黨相助,則力量自是大了一分。
...............
感謝斐度、請叫我斌仔、7歲醜三位大佬的百元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