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外朝的科道言官們可沒興趣關心一個雜流舍人跟皇帝說了什麼,這種人連小臣都算不上,他就是給皇帝說一萬件事,難道還能把朝堂翻了不成。
彆看楊鎬性子大咧咧,看著很是豪邁,不拘小節,這人啊,其實心眼也多著。
能做經略,做巡撫的人,會是那麼單純的一個人麼?
說白了,楊鎬收魏良臣做學生,不單單是想跟貴妃那裡把“友誼”鞏固好,更是看中了這小家夥的“特權”。
讓魏良臣替自己先打招呼,貴妃有數,就是皇帝有數,屆時他楊鎬再上書,就功效百倍了。
這件事對魏良臣而言,是小事,所以他毫不猶豫的爽快應下。
當然,做學生的也要有所回報。
於是,他將葉赫部有意相助大明征討土蠻的事說了。
“葉赫部想請老師上書朝廷,為葉赫部的首領請個封號,日後老師也能給予照料一二。”
楊鎬聽後大喜,葉赫部雖然不如從前,但瘦死的駱駝也是有點肉的,湊個一兩千批甲人是沒有問題的。他本意年後攻打土蠻,也想征些女真和親順蒙古部落配合作戰。
這樣,一來能壯聲勢,二來也可以減少明軍的傷亡。
若非土蠻位於遼東內陸,楊鎬都有意行文朝鮮派兵助戰。以他在朝鮮的威望,光海君那裡肯定沒有二話。
“隻要葉赫真心助我大明,奏捷之時,我必應其所求。”楊鎬當下拍板。
見這對師生說的高興,蔣方印趁勢將降倭的事情提了出來。卻不是以魏良臣的名義,而是以巡撫衙門的角度看這事。
“據卑職訪察故檔,當年共有四千餘降倭安置在遼東各地,大多在鐵場和工礦,如今大致還有三分之二。以魏舍人草帽頂子山一戰來看,這些降倭還是堪用的。大人不若將他們整合,歸親信之人指揮,如此也算得一支有力人馬。”
“那些降倭嘛…”楊鎬斟酌片刻,點頭道,“且先在沈陽中衛安置,年後撥歸王參將指揮,真要如你所說,本撫定會給他們個好去處。”
良臣心裡有些猶豫,楊鎬大嘴一張就把降倭撥給王維棟,這可對他不利。但是,他隻是文華殿舍人,無有兵權,更不可能在遼東帶兵,所以楊鎬這個安排倒非是刻意針對他。
這事,倒是有些麻煩了。
良臣可不願降倭成了彆人的手下,琢磨著回京之後得想辦法把人弄到自己名下。就算不是歸自己直接指揮,也要對他們有足夠的影響力。讓他們知道小天使大人時刻關心著他們,時刻想著讓他們回國呢。
可是,怎麼弄呢?
貴妃娘娘肯定不會幫他這個忙,而良臣認識的人有份量可以辦這事的也就是司禮大璫金忠一人,但金忠不是提調禦馬監的太監,若是的話,豈止是降倭,就是飛虎軍那幫人都可以解決編製問題。
看來,得幫金公公更上一層樓,升了掌印才好。
成了內廷一把手,金忠或許真能幫自己把事辦了。
除金忠外,和兵事稍微沾點邊的,良臣倒是想起一人,那人就是那日在東四胡同小刀劉那很“賞識”自己的兵仗局王大拿公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