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受金忠所托,李永貞最近和齊楚浙昆宣等黨走的頗近,在劾彈李成梁時,一個反東林的同盟實際上已經有了雛形。
而現在,這個雛形已經變成了一個成形的同盟。
李三才入閣的事最終剌激了五大黨派聯手共扛東林,在確定李三才於通州大擺宴席,慶祝即將進閣的消息後,齊黨首領亓詩教出麵邀請了楚黨首領官應震、宣黨首領湯賓尹、浙黨骨乾姚宗文、昆黨首領顧天峻等人在源鑫居開了個“茶話會”。
會中列席的就有不便外界知道的太監李永貞,他現在完全是金忠和五黨的中間聯絡人。
齊楚浙昆宣五黨出席的人物來頭都很大,亓詩教是都察院的右僉都禦史、官應震剛剛升任戶科都給事中、湯賓尹是左春坊左諭德、顧天峻是太常寺少卿。
隻浙黨方麵的姚宗文資曆最淺,此人是萬曆三十五年的進士,眼下任戶科給事中。不過,莫看此人資曆淺,可他背後站著的浙黨兩大領袖沈一貫和方從哲。
沈一貫是前任首輔,方從哲則是前國子監祭酒,眼下辭職在家閒居。
前者主辦了第一次妖書案,後者則是直接牽進明末三大案的紅丸案、移宮案。
因為,萬曆和泰昌駕崩時,方從哲是首輔。
浙黨是五黨中實力最強勁的,沈一貫雖然致仕,但影響尚在,且在任期間對東林嚴加打擊,故浙黨也是東林最痛恨的一黨。
方從哲雖然閒居在家十多年,可一直關注朝堂,沈一貫歸鄉後,眼見朝廷就剩東林黨的葉向高一人獨相,故方從哲連上七十餘道奏書請求朝廷增補閣員,然而卻因東林想推李三才入閣為次輔,非得皇帝答應東林的入閣建議才肯增補,方從哲的上書自是如泥牛入海。
這麼一來,原先倒是對葉向高很敬重的方從哲,對東林黨的觀感就惡了起來。
姚宗文是沈一貫的學生,方從哲對他也很看重,因此成了京中浙黨的“話事人”。他在和齊黨、楚黨聯絡前,就接到了方從哲和恩師沈一貫的書信,信中二位浙黨元老隻對姚宗文提了一個要求,就是無論如何也要阻住李三才的入閣路。
而其它四黨也被東林日益壓迫,朝中官職不斷丟失,這種情形下,結盟共抗東林已然是他們唯一且最後的選擇。否則,一旦李三才入閣,他們就不得不麵臨東林的強大打擊。
李永貞的背後是金忠,這人是貴妃派,天然的東林敵對者。
雖說因為共同對付“新貴”馬堂,金忠不得不和孫暹妥協,以退出司禮掌印競爭為條件,換取司禮監幾位秉筆齊心對付馬堂,但這是內廷的事,於外朝無關。
反對東林黨,是金忠的政治正確。
他發跡於此,斷無背叛的道理。
反過來,東林如果完全霸占外廷,金忠等貴妃派的日子肯定不好過,因此他老人家隻能一條道走到黑,跟東林死杠。
組建反東林聯盟這個提議是李永貞向金忠進言的,實際上的建議人卻是魏良臣。
良臣當初在向李永貞談這一設想時,是借鑒了閹黨曆史。
想法很簡單,於其等五黨被東林打得潰不成軍,隻剩殘餘勢力組建閹黨,不如趁他們還有口氣時就把這同盟給組起來,這樣或許能在天啟初年的時候就把東林黨打趴,而不是等到四年之後。
四年,可以改變很多了。
李永貞“公事”辦得不錯,五黨大同盟已經成形。“私事”同樣也辦得不錯,隻要有機會,這位李公公都會不經意的提上魏良臣的名字,順便說說這位前舍人、現公公為五黨結盟出了哪些力。
楚黨方麵官應震對魏良臣的印象本就很好,加上這小子還是熊蠻子看重的,也樂得幫魏良臣說幾句。
京裡的圈子就這麼大,五黨對一個小太監讚賞,自是傳入東林那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