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順年間,司禮太監曹吉祥和其養子曹欽發動兵變,兵變主力是東廠所轄的黑旗箭隊,以歸化蒙古兵為主。平定兵變,擊殺二曹的就是朕驤四衛和旗軍。
當時深夜,京中大變,諸營無有敢動,獨騰驤四衛受大學士號召緊急入城平叛,事後得賜“選鋒”二語。
此後百年多,騰驤四衛雖未參加大的戰事,但也經常不定期派兵至邊關連值,十多年前的援朝之役就有一營兵隨戰。
大多數時候,騰驤四衛都是輪流守衛宮城。因此,突然間設一新營,人員還是招募而來,哪怕劉吉祥熱於出海,極力促成,也得慎重。
顯然,由魏良臣招來的這一營兵是不可能入宮輪值的,按劉吉祥的意思,大致是兵訓好之後直接開撥南下。等魏良臣的海事辦起來,有了收益之後,再作計較。
這一營兵的兵額倒是好解決,騰驤四衛初創時每衛就有兵五千六百名,正德年間擴為六千五百人。不過現在四衛無論哪一衛,都不可能有這麼多兵。實際上,各衛缺額都在兩千人左右。
所以,缺額部分就是新營的編製。
編製也是按衛所編製,除了武驤右衛調撥人員有實際官職,新營其餘各官各兵均為臨時差遣。
王永壽上報至禦馬監的名號是劉吉祥認可的,這一營兵的名號是武驤右衛後營旗軍。
這是官麵上的,私下裡劉吉祥和王永壽則稱為海營。
見到魏良臣,王永壽很高興,可見其並沒有帶兵過來,不由疑惑。
良臣將自己選兵辦法大致說了,王永壽聽著新鮮,也覺有道理。
二人閒話一陣,王永壽就帶著良臣去長城下看營地。
營地是王永壽組織馬戶和軍士搭建的,占地有四十來畝,大小營房兩百餘間,設有馬廄,校場,軍械庫,糧倉。
除了幾間建築是磚瓦,其餘都是用木頭搭建的,一些地方還是用土壘的。
對此,良臣倒不計較,因為他知道這營地隻是臨時的。
凡是軍營應該配置的東西,王永壽都給辦到了,甚至還先期撥來了一批軍糧。
良臣左看右看,滿意之下,從懷中摸出一疊厚厚的單子遞給了王永壽,道:“王公公,這是招兵開支,您看下,沒有問題的話就報於劉督公吧。”
王永壽接過單子一看,嗯?花了兩萬多兩?
當即就是心疼的腮幫子猛抽,卻又說不出什麼,隻得收起賬單,笑道:“該花的還是要花的,隻要這錢花在刃上,那便值。”
“王公公放心,我辦事最是分明,一文錢都是要記賬的。否則,豈不是蒙騙公公和劉督公?”良臣態度很端正。
因天色已黑,沒法子趕回城,良臣便在營地歇了。
次日天未亮,就匆匆進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