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壽沒說不然什麼,良臣卻是知道,這份奏疏上的東西真要叫外朝知道了,肯定沒他小魏公公的好。
一個小太監公然蠱惑皇帝發動對外戰爭,這是取死之道。
所以,這份奏疏必然是秘密的,也許幾十年後或許為人所知,成為珍貴的“良臣奏折”曆史文獻。
眼下,不但是取禍之道,更是憑空想象。
要落實這份奏疏的宏偉計劃,就得看他魏公公能不能把基礎夯實,掙得這出海第一桶金。
良臣將奏紙收好,問王永壽找他何事。
王永壽這才想到正事,很是不快的質問良臣怎麼弄一幫降倭到營中。
“這件事我也是準備向皇爺稟知的,既然出海,招來降倭自是要他們備海。”說完,良臣便將遼東巡撫衙門開具的備海公文向王永壽出示。
王永壽將這公文拿在手中左看看,右看看,找不到半點毛病,因為這公文的確是由巡東巡撫衙門開具的,上麵的巡撫大印不是假的。
隻是,回過神來王永壽很快發現了問題所在。
“魏公公是奉旨出海,這出海總不在遼東吧?”
“四海皆為一洋,遼東也好,閩浙也好,都是大海,無問彼此,當視一體。”良臣認真的回答了王永壽。
這個說法讓王永壽哭笑不得,他也不知道這事能不能做,皇爺收到魏良臣的奏疏後又有什麼反應,於是不敢擅專,快馬入京直奔禦馬監。
“啥?倭人?”
劉吉祥聽了王永壽所說,也是愣在了那裡。
“督公,是倭人,四百多呢,奴婢問過了,是遼東楊鎬送來的。聽說這些降倭去年還跟魏良臣打過建奴。”
“這件事我知道。”劉吉祥點了點頭,問王永壽魏良臣與楊鎬什麼關係,為何楊鎬肯把降倭給他。
王永壽說不知道,他頗是擔心道:“督公,咱武驤右衛可是天子禁軍,這弄幾百號倭人來,要叫外麵知道了,怕是擔不了這後果。”
劉吉祥眉頭皺了皺,旋即放開,不以為然的擺了擺手:“降倭鬨不出什麼,日本國那麼多大兵都叫咱大明敗了,還怕這乾降倭反了不成…你也不要想的那麼多,難得皇爺鬆了口出海,咱們隻能往裡麵使勁,可不能拖後腿。”
“可是…”王永壽還是擔心。
“沒什麼可是,”劉吉祥擺了擺手,“難道你忘了老船主當年是如何做的麼?”
“唔。”
王永壽若有所思,“這麼說,魏良臣真是懂海事了。”
“倭人備海,是手妙棋啊。”劉吉祥嘴角微咧,“用倭人治閩浙那幫土財主,也得虧他魏舍人想的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