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三章 恭請皇爺校閱大明海軍疏(1 / 2)

司禮監 傲骨鐵心 7109 字 10個月前

這個問題,魏公公有過考慮。

拉人頭發展下線,利用親情、鄉情、友情來凝聚軍隊,對於一窮二白的魏公公創業起步階段,肯定是有好處的。

其一,好招人。

其二,團結力量大。

好招人不用多說,團結這塊自是指都是一個地方出來,沾親帶故,上了戰場再不堪,也不會見死不救。人要死的多了,說不得也就紅眼上去拚了。

將心比心,他魏公公要和姐夫、大哥一塊去當兵,瞅著大哥和姐夫陷入敵軍包圍,他能一跑了之?

以此方法編組的軍隊,先天性凝聚力要比一般軍隊要強。

這會恐怕還是小孩子的五省總理盧象升練的天雄軍,以及那個曾剃頭練的湘軍,便都是這麼給成的軍。

盧象升的天雄軍在崇禎朝可列入明軍三強,另兩強是孫承宗練出來的關寧軍,以及洪承疇的洪兵。

戰鬥力上,無論是天雄軍還是關寧軍、洪兵,都吊打其餘明軍。可惜,最後均是敗給了奴隸製的滿八旗。

不過,失敗卻非純軍事因素,政治因素占了大半因素。

從一開始,魏公公就是要走盧、曾的路練兵。

但是,發展下去,就會重走湘軍那條老路。

屆時,各大小營頭都是自有體係,名義上服從他魏公公,實際卻是各玩各的。他魏公公辛苦到最後,就跟曾剃頭一樣,也就是掛個名。

攻破天京後,曾剃頭為何不敢反,黃袍加身,造他滿大娘的反?

不是因為什麼左李牽製,也不是因為忠義仁孝,更不是因為洋大爺不同意,而是因為他曾剃頭手下那幫湘軍虎狼其實是各成體係,真正號令不了多少。

湘軍內部體係的爭鬥從剌馬案就能看出很大問題來。

有曾剃頭的教訓在,魏公公能不借鑒?

眼下他是沒辦法,他是個太監,太監想要招兵,想要正經良家子弟跟他混,難度不亞於蜀道行。

所以,他就得用特殊手段創業,把人馬拉起來再說。

那些“拉人頭”的就是他魏公公起家的功臣,沒有這些人,他魏公公能在這麼短時間就擁有上千號人馬?

不可能的。

任是你肅寧縣再配合,任你說的天花亂墜,沒有那些拉人頭的到處勸人來當兵,也不會有幾個報名的。

說白了,那些“拉人頭”的家夥就是敢於吃螃蟹的人。

這螃蟹就是魏公公拿出去的真金白銀。

世人例來如此,隻要有人敢於嘗試,敢走出那第一步,之後就會不斷湧出嘗試的人。

如果一成不變的照搬湘軍體係,這些個吃螃蟹的人就會演變成為將來的大小軍頭。

誰拉來的兵歸誰管,想不成為軍頭也難。

從肅寧開撥時,什麼馬字營、宋字營、陳字營,不就預示了將來會發生什麼麼。

為何這麼久了,魏公公隻要曹文耀和伍福銘按他的訓練手冊練人,而不給這些營頭正式的官製,明確上下體係?

原因不是因為魏公公跟皇爺、劉督公那討不到正式官防官憑,而是在於魏公公看到了將來。

他不可能真的按照當初的許諾,大肆封賞那些拉人頭的家夥們。

且不說這些人有沒有能力,單從他們拉來的人隻聽他們這一點,就注定魏公公必然要撕下虛偽的麵具,在某個時間點將他們靠邊站。

兵是他魏公公的兵,可不是大小主任們的。

他魏公公指著這魏家軍將來力挽狂瀾呢,哪能輕易就變成又一支關寧軍呢。

但是,就這麼直接耍賴,肯定也是不行的。

你魏公公給自己的親兵營定個忠、信、智,結果輪到自己做事,先把個“信”給毀了,還如何帶兵?

這招兵又不是一錘子買賣的事,往後你魏公公要不要補充兵源了?還要不要常回家看看了?

那家鄉父老指著你脊梁骨罵你沒義氣,不講信用,你魏公公心裡真能做到君子坦蕩蕩。

肯定不行!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魏公公有點逼數。

兩世為人,也不是白活的。

手段無非兩個,一是政工和軍事並立,二就是明升實降,大高帽子戴著,好話說著,銀錢拿著,但就是個參事不管事。

解決了這個最致命的問題,才能既確保子弟們對他魏公公無限忠誠,又能杜絕將來尾大不掉的麻煩。

具體采用哪個,魏公公倒沒正式決定,也不急著把整編方案弄出來。

他在等軍裝。

佛要金裝,人要衣裝。

軍隊首先要有個樣,彆看現在穿的五花八門,像個群眾集會似的,真要是把軍裝往身上一套,立時就有嚴肅和莊重感。

軍裝就是製度,古來今往,製服這東西是最容易出集體感,也是最容易出權威的。

要說在軍裝這塊,魏公公是用了心的。雖是讓鄭鐸去和京城大小製衣坊接觸,但從軍服的設計到布料選用,配飾上,都是他老人家親自拍板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