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朝堂之上因東林黨主計京察,雙方仍在明爭暗鬥。
宣黨雖在京察之中因黨首湯賓尹被計而覆沒,然浙、齊、楚、昆四黨卻通過圍魏救趙,死咬遠在無錫的東林領袖顧憲成,成功逼使東林黨不敢欺人太甚。
雖經首輔葉向高、天官孫丕揚極力謀劃,今屆東林主持的京察依舊如同前兩次一般,陷入僵局。
四黨成功自救,勢力大盛,在內監李永貞的奔走呼號下,四黨定下盟約,東林黨隻要敢露出半分重啟京察的苗頭,四黨便群起而攻,絕不讓他們分化打擊。
暗中協助孫丕揚主持京察的東林元老趙南星、鄒元標實不甘心多年謀劃毀於一旦,故私自擅動屬東林的科道言官與四黨針鋒相對,不斷上書,結果朝政因而變得一團混水。在朝官員隻知黨同伐異,無人有心思問政,發展到最後,雙方肆無忌憚,以致顛倒黑白。
“狗咬狗,一嘴毛。”
在儀征渡口即將過江的魏公公如此看待京中之事。
京裡陳默剛剛傳來消息,本屆順天府鄉試,浙黨中人鄒之麟任房考官,因愛才破格錄取了一個姓童的考生為舉人,結果被東林黨攻擊考場舞弊。原本隻是單純愛才破格錄取的小事,儼然就成了一樁你死我活的大事。
東林黨人、禮部侍郎翁正春上書請求給鄒之麟降職處分,而齊黨首領亓詩教卻說翁正春偏袒主考官,故意拿鄒之麟作替罪羊。
翁正春不屑,堅持初議,結果四黨矛頭對準他,挖了他從前做考官時的不少黑材料,翁正春見勢不妙,嚇的自己請辭了。
東林黨這邊留不住翁正春,便舉原在東林書院任教的孫慎行出任禮部侍郎。孫上任後,仍按翁正春的法子要攻鄒之麟。
此事,就不可調和了。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魏公公在碼頭上寫了這麼一首詩,詩成之後命人快馬直遞李永貞。與詩同附則是一句口信:“國事艱難,人才難求。”
數日後,孫慎行的奏疏被皇帝留中了。
宮中傳出消息,多年不朝的天子竟然叫中官持銀十兩送給了鄒之麟。
錢財雖不多,但態度卻彰顯。
魏公公這頭,則是得到了鄒之麟給予的千兩“贈詩費”。
雖然魏公公認為自己這首詩至少能得五千兩,鄒之麟用了自己的墨寶化解危機,就當重謝他老人家,區區千兩,也是摳門了。
付出和回報隻有成正比,魏公公才能不斷創新,活躍思維,創造出更好的詩句來。
不然,光碼字沒收入,魏公公又如何能文思泉湧呢。
不過,考慮到鄒某人也算自己的“狐朋狗友”,魏公公也不好意思斤斤計較。
一直以來,他給自己於“奸黨”中的定位,就是一個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好人。
好人,是不愛錢的。
做大事者,更不能愛錢。
說話間,魏公公滿意的看著船隊中間那幾艘船。
這船,很吃水啊。
魏廣微先一步回了南都,魏公公這邊過江之後卻不是奔南都而去,而是奔無錫。
他要會一會東林太君,並且到那東林書院走一走,看一看,最好是能畫個圈圈。
隻是,顧憲成見不見他這個從北京來的內監,魏公公心裡是沒把握的。
魏廣微倒是打了包票,說一切由他安排。
想到其父魏允貞也是東林元老之一,其本人也是南京禮部侍郎,再不受東林黨內待見,可安排一二人等見見大君當是容易。
魏公公便也不去多想。
魏允成真是辦不成,他也不會怪對方。
因為,在他看來,他見顧憲成,不是有求對方,而是給對方一個機會。
顧憲成真不肯見他,是對方的遺憾,也是東林黨的損失,他魏公公又有什麼可遺憾的。
再說那道君皇帝的畫,顧某人不給鑒,這世上難道就沒人了麼。
到了一定身份地位,他魏公公說真就真,說假就假。
……….
“莫須有!”
南京城,修吾相公李三才恨恨的對前來迎他的高攀龍道。
這三字,道儘了他修吾相公心中的鬱苦。
自被貶之後,李三才便以嶽飛自詡,每日在家中隻罵朝中奸小禍國,蒙蔽聖聽,致使他這忠臣含冤。
時日久了,李三才倒是悶出病來,索性乘船南下,來到了南都。
他雖是北人,但一生仕途多在南方,這南直隸於他而言,無疑第二家鄉。
雖被貶為平民,修吾相公家財仍是當今天下之巨。沿途開銷,不曾有半點降格。
高攀龍乃是奉恩師之命,特意前來南都相迎這位黨內開山元老的。
“湯賓尹這條落水狗,老夫前年上疏曾痛快揭露他一番,卻被奸黨阻撓。今日叫立山公逐出朝廷,真當浮一大白!”
想到宣黨瓦解,李三才有些痛快,滿飲了一杯。放下酒杯,關切的問高攀龍:“書院近況如何?”
“雖奸黨屢次攻我書院,但恩師還有其他眾君子卻百折不撓,仍就維持!…隻要我正人仍在,那奸小就休想滅我書院!”高攀龍一臉自豪。
李三才點了點頭,他知道高攀龍雖這麼說,但東林書院現在肯定要比過去冷清些。
畢竟,春江水暖鴨先知,京師朝堂鬥爭的不順和皇帝對奸黨的偏愛肯定會影響到江南士紳。尤其是自己的被貶,更會叫江南士紳對東林黨,對東林書院產生懷疑。
但在此情況下,書院一乾人等卻無半分頹喪,僅這精神麵貌便注定奸黨絕非敵手。
“修吾公,近日我寫了篇《朋黨說》,與北宋歐陽修的《朋黨論》僅差一字,卻立論不同…恩師特意讓我帶在身上,以便修吾公指教一二。”高攀龍從袖中摸出一篇文章來。
李三才和趙南星等人一直主張人以群分,所以結黨不是壞事,而是好事。
他瀏覽了一番高的文章,見上麵對歐陽先生所說“小人無朋”提出異議,強調了“小人也有朋”,朋即黨也,不過小人是以私利結黨,而君子是以同道結黨,無害而且有益。
讀後,李三才深感此文與自己想法不謀而合,不由稱讚高攀龍。
高攀龍自謙一番,坦誠道:“修吾公,恩師希望你不要灰心,若有可能仍當上疏朝廷言事。”
李三才雖被貶為平民,但其是前任漕撫、戶部尚書,自能以原先官職言事。但這也是李三才詫異的地方,他不明白老友為何要他這般做。
高攀龍道:“恩師希望修吾公能夠提醒陛下,浙齊楚黨心存報怨,與正人為仇。”
“叔時他?”
李三才心存疑惑,老友托弟子對自己所言,怎麼看著像是要托付自己一般。
眉心一動,關切問道:“你老師身子如何?”
高攀龍猶豫了下,道:“恩師身體還好,修吾公有心了。”
“是麼。”
李三才半信半疑,高攀龍卻不肯多說,他也不便多問,尋思待在南都多呆兩日便去無錫。
高攀龍複說了一件事,他告訴李三才,南京禮部侍郎魏廣微想引一人見先生。
“何人?”
李三才知道魏廣微,知其父是魏允貞。
高攀龍搖頭卻說不知,但言魏廣微說那人手中有兩幅宋徽宗趙佶的畫,一是《芙蓉錦雞圖》,一是《柳鴉圖》。
魏廣微見過那兩幅畫,看著極像是道君皇帝的真跡,卻不敢肯定,故意才想引那人見先生,由先生辨個真假。
高攀龍話還沒說完,李三才就激動的站了起來,於高說可代老師準了魏廣微,要那人速去無錫。
高攀龍知道修吾公激動為何,他知道這事也是興奮異常。
宋徽宗趙佶的書畫,那可真是舉世無雙。若是真跡,便不是他的,但看上一眼都是好的,受益非淺啊。
當下,高攀龍便去尋魏廣微準這事,李三才想著自己在南都這些天,該去的名勝也去了,該訪的好友也訪了,索性明天就去無錫,一來和老友住些日子,二來等著那兩幅畫來看個真假。
他是存了心思,若那兩幅畫是道君皇帝真跡,便無論如何也要從畫主手中買來。想他家財萬貫,隻要出價高了,那畫主沒理由不賣。真是不賣,也有手段叫他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