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國子監助教的趙敷教萬萬沒有想到士兵真敢開銃。
他更萬萬沒想到的是,那開銃的士兵實際隻是過於緊張,導致火折子不小心點燃了火繩子。
世間很多事,都是由不小心引起,由意外引發。
東林先生的死是個意外,剛才的銃聲,同樣也是意外。
“砰”的一聲,於趙先生而言,世間再沒有對聖賢之道的求知,也再沒有提攜後進、教誨弟子的機會,更沒有東山再起,輔佐聖君滌蕩朝堂的機會了。
他的人生,在這一刻宣告結束。
沒法子,太近了,實在是太近了!
趙先生的身體和銃口是緊緊貼在一起的,如此近的距離,神仙來了也救不得他,也導致他的身體被打出很遠很遠——好像一隻皮球被突然打出去般。
落地之時,砸倒了好幾人。
臨死前,趙敷教腦海中還回蕩著一句聖言——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他是在難以置信間咽氣的,死的時候,他都不知道自己已經死了。
他也不會明白自己做錯什麼,因為,錯的從來不是他(們)。
沒有犯錯,為何有這飛來橫禍呢。
趙敷教至死也沒有明白,他也沒有尋找答案的時間。
開銃的那個倭兵呆呆的看著手中還在冒煙的火銃,他也沒弄明白怎麼就打響了呢。
他知道,被自己打死的是明國讀書人,且看著像是位大儒。
讀書識字的人,不管在哪裡都是受人尊重的。
而大儒,便是在日本,也是高高在上的。
可自己,卻失手打死了他。
這讓他陷入萬般自責和愧疚的心理中,以致都察覺不到四周的變化。
……..
嗡嗡!
耳朵被銃聲炸的產生耳鳴的陳方全,視線一動不動的停留在師長倒地的身軀之上,目光中滿是驚恐。
他的頭皮在發麻,後背也冰涼一片,生死的威脅讓他本能的轉過頭看向了自己對麵的那個官兵。
伴隨視線的是顫抖的手,以及被手和胸口劇烈抖動帶動的銃管。
不止是陳方全在抖,所有剛才勇敢站出,毅然決然用身體阻擋官兵前進的百姓、士子們都在抖動。
一雙雙眼睛死死盯著那抵著胸口的銃管,無論是士兵還是百姓。
“不…”
生死間的大恐怖讓陳方全下意識的叫喊起來,可喉嚨裡剛剛冒出一個字眼,“砰”的一聲就打響了。
然後,這位在關鍵時候鋌身而出,願意用自己的鮮血討還公理的讀書人同他的師長一樣被打出好遠,也一樣砸倒了好幾人,最後,同樣的在地上抽搐,不甘直至閉目。
他很委屈,也不甘心。
因為,他隻是想表現自己,不是真的想死!
在諸多師長提到的抗暴抗稅事件中,以及諸多在朝堂之上敢於向皇帝發出諫言的前輩事跡中,沒有一樁不是以正人君子的勝利而結束。
可以說,所有的事情都是套路,都是預先安排好結果的。
所以,年輕的士子心中並沒有想過事情會往另一個方向演變,按照老師們所講,鋌身而出的必是天下矚目,也必將光環纏身,成為最風流的人物。
然而,套路變了。
陳方全以自己的生命告訴世人一件事——這大明朝的套路,真的變了。
“砰、砰、砰!”
如同信號一般,銃聲相繼打響,如炒豆般密集。
剌耳的銃聲響徹整個叉口,響徹整個無錫城上空,也傳到了不遠處的衙門當中,讓剛剛泛起笑容的魏公公神情再次陰沉下來。
…………
惡魔一旦出籠,就很難再回去。
嗆人的火藥味彌漫在四周,哀號聲、咒罵聲、饒命聲、尖叫聲…種種聲音彙織在一起,使人根本分不清到底是什麼。
其實忠字標的標領大島並沒有下令射殺人群,雖然他已經做好這個準備,並且接到了上官的軍令。
但是,身份的限製讓他不得不三思,畢竟,他並非真的大明人,而是一個倭人。
隻是,他尚在猶豫,尚在思考時,一切已經發生。
第一聲銃響宣告悲劇不可避免,那聲銃響如同訊號一般,使得大島的部下如過電似的紛紛打響了手中的火銃。
大島緊緊握著手中的指揮刀,聞著空氣中的硝煙味,他的臉頰扭曲的厲害,他沒有試圖去尋找那個竟敢先開銃的家夥,而是接受了這個事實。
現在,他要做的就是快速驅散人群,解救他的主公大人。
開弓沒有回頭箭。
麻生大郎按捺不住心頭的激動,喉嚨裡發出不知名的狂呼聲音。他的臉上、身上無一不被鮮血濺到,渾身上下如同從血水中爬起一樣。
這是個四十三歲的老兵了,十三年前,他可是光榮的第五軍,他的刀下砍斷的朝鮮人不下五十個,他的勇敢得到了軍團長福島正則的獎賞。可惜,在隨後的一次戰鬥中,他不幸被明國軍隊俘虜了,從此,在遼東暗無天日的鐵礦中,他做了整整十三年的苦力。
十三年的苦力生涯讓麻生比誰都想得到自由。
他隻想要自由,對自由的渴望甚至比回到家鄉還要強烈。
然而,自由於他而言比黃金還要珍貴。
直至,年輕的明國大名當眾於他們宣示,跟著他,便有自由!
為了這來之不易的自由,麻生努力訓練,積極服從,新主公、明國大名年輕的身影是他效忠的所在。
現在,主公大人有了危險,麻生便是舍棄自己的生命也要去營救他。
因為,那就是他的自由。
與身邊同伴開銃之後有些不適應或者愧疚不同,麻生的表現很亢奮。
在他的前方,一個剛才還向他吐口水的男人正抱著腦袋在哀號慘叫,火光的照映下,所有人都看得清楚,那人的腦袋已然被開了瓢,鮮血和著乳白的腦漿流了他一臉。
這個男人是唯一腦袋開花的。
這也是個愚蠢的家夥,為了證明他的勇敢與眾不同,他沒有同其他人一樣試圖用身體來堵銃口,而是挑釁似的將腦袋頂了上去。
這個行為,無疑能讓他在萬千人群中顯得那麼的出眾,得到百姓們的佩服,得到士紳老爺們的看重。
麻生清楚的記得這個家夥看自己的眼神,所以,在聽到銃聲後,他毫不遲疑的點著了火繩,讓這個家夥知道他的腦袋並沒有多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