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七章 魏公公的家當(1 / 2)

司禮監 傲骨鐵心 4970 字 10個月前

感謝新貴公子大佬的200元打賞!

……..

魏公公花了錢,想要知道自個弄了多少家當,這是理所當然的事。

不管怎麼說,二十萬兩銀子砸了進去,魏公公說不肉疼肯定是假的。

現在,他老人家也沒彆的想法,就是要聽個響。

撒泡尿還有個噓噓聲咧,這物啊,要有所值才對得住魏公公這些天來的嘔心瀝血。

在王大力等人的配合之下,鄭鐸奉命對吳淞水營的船隻、軍械和人員進行了統一清點。

花名冊顯示,吳淞水營有官兵4652人,經實際清點,在營人員為3265人,其中外出126人,餘者隻在冊中顯示,實際並不存在。

魏公公對此有數,大明朝到了如今,陸師也好,水師也好,吃空餉算是將領的基本操作。就是朝廷每年砸了大銀子的九邊,吃空餉、喝兵血現象也是常態。

好在,如今這個現象還沒有發展到後期,也就是天啟、崇禎年間的極致——即將領養兵均為私兵家丁,一營之中,隻百分之五左右的家丁可戰,餘者皆為炮灰。

崇禎年間,一營兵在額五千,實有兩千便是難得。而這兩千之中,能有兩百能戰,就是精兵強將了。

親兵家丁成了將領賴以保命及升官的根本,其餘的兵不過是當乞丐養,戰時驅為炮灰使用而矣。

而其時,不管名臣還是能將,對此狀態也都麻木。

皇帝也沒辦法,因為,沒錢。

不管哪支兵馬,能戰與否,不能戰與否,上下養兵也都是此例。那不是家丁的兵裝備差也就罷了,連吃飽都成問題,又如何能戰,最後,也就兵不如匪了,甚至直接就是匪了。

崇禎年間的各路“大王”麾下能打仗的,大半其實就是從前的官兵。

畢竟,當兵的也是人,是人就得直麵最起碼的溫飽問題,溫飽問題不解決,就指著人賣命打仗,當官的也不把兵當人看,那這兵自也就不是兵了。

最有名的當屬左良玉等人,號數十萬大軍,實能堪用的不到兩萬。左良玉之子左夢庚降清之後,清廷點算他的兵馬,最終驅用的不過萬餘人,其餘根本看不上。

獨例外的就是五省總理盧象升練的天雄軍了,這支軍隊也就是魏公公模仿的榜樣,本質上和後世的湘軍團練如出一撤。

可惜的是,一個盧象升,幾千天雄軍,難以回天。

魏公公應該慶幸,他是來到了萬曆年間,哪怕是萬曆末期,也是盛世的尾巴。這個尾巴的好處就是,一切還像個樣子。

剛剛經曆三大征的大明軍隊,在一個重視軍事武功的皇帝監督下,爛是爛了些,但並沒有爛透。

水師這邊,情況明顯比陸師好。

說起來,吳淞水營曆任總兵和管營還算是地道的了,不過吃了百分之二十的空餉兵員,換作其它地方,吃一半才是正常。

這可能和吳淞水營是嘉靖末年才正式組建有關,並且大部分將士都參加了十幾年前的抗倭援朝之役,又是鎮守江南這個天下最富之地,不管上麵再如何漂沒,再如何虛報空額,吳淞水營的基本錢糧還是能保證的。

要不然,就算總兵和管營們再清廉,也不可能就隻吃了百分之二十的空額。

三千多水營官兵,大半是有過大規模海戰經曆的水師將士,無疑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大明朝重塞防而輕海防,除國朝初始對水師投入巨大,十分重視之外,其後水師地位就一直處於弱勢,甚至是漠視、忽視,直到嘉靖年間倭寇肆虐才讓朝中有識之士認識到海防的重要性,如今沿海不少水營和防倭衛所就是那時候建立的。

但,也僅僅是亡羊補牢,塞防依舊重於海防。很多時候,水師官兵充當的是陸地衛所兵使用。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