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攀龍真是不想乾了,他受不了這恥辱,斷然說道:“你有膽便打死老夫好了,老夫今日說什麼也不做了!”
“這天快黑了,魏公公說了,天黑之前你們不能把這堆石頭清光,便沒的晚飯吃呢。”宋四寶可不敢真把這景逸先生給打死。
“不吃就不吃,老夫餓死也不替閹賊做牛做馬!”高攀龍氣性上來,不管不顧。
宋四寶不樂意聽這話:“景逸先生這話說的不對,你怎麼是替我家公公做牛做馬呢?先生明明是在替這方圓數十裡的百姓乾活,要知道這路修好了,造福的可是百姓啊。”
“休要囉嗦!”
高攀龍怒吼一聲,“今日要打便打,要殺便殺,休想老夫再為閹賊出一分力!”
這吼聲讓周圍的東林師生不約而同放下了手中的工具,一個個敬仰的看著高攀龍。
“景逸先生,那對不住了。凡事無規矩不立,您老這是自找的。”宋四寶臉頓時黑了下去,他一揮手,命左右:“來啊,請景逸先生去學習改造一下!”
………..
讀書人都是懂道理的,但懂道理不代表他們就應該脫離勞動者,成為淩駕於勞動者之上的特權階層。
魏公公不喜歡儒家說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說。
雖然,他自個就是讀書人。
他認為,隻有深入到勞動人民中去,讀書人才能懂得更大的道理。否則,他們懂的道理就是有著局限性,受階級限製的道理。
這個道理,對讀書人很好,但對於普通人卻不好。
儒家說欲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什麼是格物?
魏公公旗幟鮮明提出,格物不是探究事物,而是勞動。
唯有勞動,才能格物致知。
勞動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則心正,心正才能修身,爾後方可齊家治國平天下。
脫離勞動的讀書人,懂的道理越多,對百姓則越壞。
任何事物,任何道理,都能在勞動中發現,都能通過勞動來實現。
所以,勞動改造,是糾正讀書人腦子中迂腐、高高在上思想的有效途徑。
因而,魏公公特意安排東林師生們集體勞動,他老人家可是用心良苦啊。
當然,要不是高攀龍在顧憲成頭七那天鼓動書院眾人拜祭顧憲成,魏公公也不至於這麼急著就把東林師生們勞動改造。
按他的計劃,這幫人至少得先養一陣,讓他們緩和緊張的情緒,適應新的生活方式才行。
勞動改造的最關鍵一環不在勞動,而在於改造。
“進去!”
高攀龍被兩個爪牙推進一間小屋子,屋子裡隻有一張木板床和一張桌子,桌子邊是個板凳。
“好好學習公公的文選,好好反省,改改你那自以為是的臭毛病!”宋四寶在外麵說道。
高攀龍這才注意到桌上還擺著一本書,上麵寫什麼魏公良臣集選。
一個狗太監也有臉弄什麼文集!
高攀龍氣極反笑,倒要看看這魏閹有多少文墨,氣鼓鼓的將這文集打開,映入眼簾的就是一行大字——“從百姓中來,到百姓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