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義子,多多益善。
隻是,魏公公眼下還沒有跨國收義子的心思。
如小田、真田等倭衛,魏公公待他們還是如兄弟般可親的,因而斷然不會把他們也收為義子。
再說,乾兒子這種東西,有史以來就沒多少好的。
況太監收的乾兒,更不是好東西。
魏公公有自知之明的,他收個青皮做乾兒,不過是想對方更加賣力替自家乾活而矣。
真要這乾兒子犯了什麼事,他魏公公頭一個就“揮淚斬馬謖”,這樣就會有大義滅親光環加身了。
任那幫有鳥的士大夫們知道了,也得豎個大拇指讚一聲“賢寺”。
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
眼下魏公公真是急需人幫襯,因而也才便宜了趙寶樂這個青皮。
要知道,他這一拜拜的不但但是提督海事魏公公,而是咱大明朝日後的小千歲啊!
這多大的便宜啊!
造了二十輩子孽都換不來這便宜。
隻可惜這趙寶樂四十大幾,若年輕個三十年,魏公公說不定還能與他趙家另有佳話傳出。
爾今,卻連高堂貴庚都不敢問,一思便寒啊。
…………
用人之道,唯才是舉。
同樣是閹二代的曹公給魏公公這個晚輩樹立了很好的榜樣,魏公公相信,有趙寶樂這青皮乾兒馬骨在前,往後,他老人家肯定義子多多。
十三太保肯定是不夠數的,一百零八郎都勉強。
當然,這往後還是要挑挑選選,年輕的最好,十八以下多多益善。
年紀太大的,除非實有必要,不然一律拒之門外。
畢竟,年紀大的家裡實在沒有發展前途,不過要有貌美女眷就又是一說了。
對於兒媳婦們,魏公公肯定是虛寒問暖的,如此,才是長輩該有的樣子。
如趙寶樂這般無恥的,魏公公倒記得一人,便是天啟年間的東閣大學士顧秉謙。
顧本是翰林出身,官至禮部尚書,但因不是東林黨人,故在朝中頗受排擠,屢屢入閣都被東林阻攔。
結果顧秉謙一氣之下,索性把心一橫,不顧自己已經七十一歲高齡,轉身投了二叔,以期二叔能夠幫他入閣。
與趙寶樂這青皮直接就認爹的粗糙做法不同,顧秉謙身為文人中的極品者,做法肯定要委婉的多,不過卻更讓人好笑。
顧秉謙不是自個直接認二叔當乾爹,而是讓他兒子認二叔做爺爺,這樣,算是曲線救國了。
說出去也好聽,畢竟人顧大學士自個和魏忠賢沒關係。
孩子認爺爺,他又豈好阻攔。
……….
魏公公讓船隊停在鎮江附近,自不是真的賞這三山一江美景的,而是有正事。
這正事便是那新收乾兒趙寶樂替他聯絡安排的。
準確說,是魏公公請客。
客人是鎮江及揚州、泰州及淮安府一帶的商人。
而這些商人中至少有一半是最近貨物被海軍扣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