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擊和爆破之後,立即進行大規模的步兵登陸。
計調用親衛二標、步軍三營進行,合約兵力一千四百餘。
第三步驟則為步兵穿插迂回。
計調用步軍三個營,馬隊全部,輜重一營、親衛一部、海軍一步進行,計投入兵力兩千餘。
演習整體實施過程中,海軍除承擔炮擊、兵員輸送任務外,還負責糧草調撥、裝備運載。另從高郵衛接受過來的六百“壯丁”暫由海軍負責,視情況投入。
通過此三步驟,魏公公要鎮江城裡官員和富戶們看的明明白白,他提督內臣魏某是有能力切斷鎮江城對外的一切聯絡,也是有能力隨時攻破鎮江城的。
換言之,魏公公不是個好相與的,你們不要以為縮在城內不出來,公公就拿你們沒辦法了!
大炮一響,黃金就得萬兩!
公公發誓和鎮江誓不兩立,除非黃金萬兩。
因為步軍有兩營兵在伍福銘的指揮下尚在江北幾處,輜重營在七舅姥爺郭大風的帶領下留在儀征購糧,所以演習行動定在了後天,以便步軍和輜重能夠快速集結。
製定完整個軍演行動後,魏公公誠邀西洋傳教士登上海軍戰船品嘗江鮮。
席間,公公屢以討教的口吻詢況郭居靜、史泰隆等人有關西洋戰船和火炮發展的事情,並流露意欲聘請西洋技師、軍隊教習在皇家海軍效力,以及有意從西洋諸國購買火炮、軍器的意向。
郭居靜、金尼閣等人對此並沒有意外,也沒有感到有什麼驚訝的,在明朝的南方廣東省,當地不少文武就對西洋諸國的武器感興趣。
之前邀請郭居靜至上海傳教的翰林院檢討徐光啟就一直想請朝廷購買西洋火炮,並以西洋人的練兵辦法打造新軍,在華耶穌會對此是十分支持的。
因為,這樣會讓西洋文化和技術更好的融入明朝,也會讓明朝各多身居高位的人了解西洋諸國。
武器交易和軍隊交流頻繁,對於傳教士居中開展工作,趁機向明朝官方滲透,也無疑是個很好的途徑。
利瑪竇生前也是積極想促成此事的,可惜徐光啟在明朝政府中官職並不高,並且明朝現在也沒有大規模引進西洋武器的需求,這使得此計劃一直擱淺。
聽郭居靜提到徐光啟,魏公公自是知道這事隻要他想做,就一定能做事。
曆史上輸入明朝的紅夷大炮就是徐光啟一手主導購買的,其後他又在登萊按西洋人練兵法打造新軍,配備的火器十分先進,炮火能力也十分強大,尤其難得的是相較當時的明軍,這支新軍的機動運輸能力上了幾個台階,幾乎有了點近代軍隊的影子。
這也得虧崇禎知恥,清楚關寧軍不可靠,遂咬牙往新軍砸銀子。
如果不是孔有德這個變故,這支新軍一旦練成投入遼東戰場,很有可能會改變遼東戰事的結果。
可惜,曆史就是那麼的讓人無語——一隻雞毀掉了明朝政府花巨資打造的“新式軍隊”。
西洋軍人教習這一塊,更不是問題。徐光啟的新軍中就有一百五十多人的西洋軍官,其中至少一半還為明朝殉了國。以及到了南明永曆時期,永曆朝廷也依舊在澳門招募西洋雇傭兵。
因而,可以肯定的是,隻要傳教士們替他魏公公把事情辦起來,未來的皇家海軍肯定會煥然一新,成為一支東西方合壁的新型軍隊。
當然,這支軍隊的宗旨和核心卻隻有六個字——“皇明武運長久”。
“我十分願意代表大明皇帝陛下和在華耶穌會、羅馬教廷,以及西洋諸國進行文化、軍事、貿易、技術等各方麵進行全方位的交流,我也熱誠歡迎教會和西洋諸國的商人來我特區進行貿易,我將按大明律法要求,全力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
魏公公舉杯敬了幾個傳教士,透露一個會讓郭居靜他們更感興趣的事。
他的海事特區歡迎洋商前來做生意。
前提是,這些洋商能帶給他魏公公感興趣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