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心存誌向,要做大事的。
不然,幾萬兩買個鎮守都夠了,何必巴巴送他四明相公呢。
做大事者,首先得做人。
魏良臣會做人這點,實在是叫四明相公格外欣賞。
可惜,就是個太監,若是文官,倒是能從族中選個女兒配於他。
老相國如今最不開心的事莫不過後輩無人出仕,他老人家在,四明沈家尚可維持,他老人家若不在,這沈家隻怕就要漸漸中落了。
……..
錢確不是白給的,魏公公真是有求於人老相國。
但這個求不是哀求,懇求,而是利求。
他再次欠身,很是誠懇道:“不瞞相公,晚輩自受皇帝南下以來,頗受江南文武猜忌,尤以東林黨人為甚,以致釀出無錫事變,使晚輩背負罵名。然相公需知,無錫之事,絕非晚輩無視律法,實是漕撫害我。”
當今天下,但說“漕撫”,必指李三才。
哪怕如今李三才因盜取皇陵木一事被皇帝下旨貶為平民,世人說起“漕撫”,也仍是他三才相公,而非現任漕運總督王紀。
此意正如四明、福清代指,名聲大了,說某官便是專指某人。
皆因,名氣太大。
說話間,有丫鬟上來斟茶。
魏良臣接茶時方注意到桌上擺著的畫竟然是幅春色圖,不由愣了下,旋即麵色不變,端坐敬視。
春色圖這種東西,對於兩世為人的魏公公,真是提不起半點興趣的。
原因無它,畫的再逼真也不如逼真啊。
心裡卻是盤算,這春色圖下方有唐寅的印,以沈一貫的身份肯定不可能是假畫,而其以首輔之尊卻公然將這春色圖拿出,想來也是性情中人。
史料中說這位四明相公以浙黨黨魁自居,恃權納賄,黨同伐異,以“妖書”案為開端,成為明末黨爭的始作俑者。
真假不知,畢竟史料乃是人寫。既是人寫,自有立場,能做到七成公正客觀,便是後人之福。
就萬曆黨爭這事來看,魏公公倒認為顧憲誠才是始作俑者。
這就是立場不同,角度不同了。
從這幅春色圖來看,四明相公定是性情中人,也是灑脫之人,再從對方並不曾斥言自己送錢來看,納賄這事也當是真。
女人和錢,向來都是上位者最愛啊。
魏公公也好這兩樣。
看來下次再拜訪老相國,得帶幾幅熱不熱過來,嗯,最好是大西歐那種,叫老相國好好開開眼。
至於他為何提起李三才?
原因便簡單了。
確立雙方的共同敵人。
以李三才、沈鯉、葉向高等為首的東林黨人,可是他四明相公的死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