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一章 魏良臣的投名狀(2 / 2)

司禮監 傲骨鐵心 11482 字 10個月前

陳矩聽後,笑道:“妖書僅兩三頁,何其多也?”遂當場釋放了龔氏母女,又下令撤回了包圍楊村郭家的緹騎。

司禮掌印發話,包圍楊村的錦衣緹騎自是不敢不奉,郭家之難遂解。

沈一貫聞知陳矩出麵,又知是東宮向陳矩求的情,知殺不得郭正域,但也不甘心,便借口郭有嫌疑,讓東廠將郭正域關於牢中,不得釋放。

這一點,陳矩倒是給了沈一貫麵子,隻要人不弄死,他也能向東宮交待。

與此同時,時任禮部尚書的沈鯉也在想辦法營救郭正域。他將此事告知了漕撫李三才,希望李三才能夠出麵調解。

李三才任漕撫多年,威望很重,乃督撫重臣,沈一貫固為首輔,也須賣李三才麵子。且沈一貫對李三才也頗為看重,若李三才出麵,此事倒有轉機。

接到沈鯉書信後,李三才立即寫了一封信給沈一貫,信寫的很是巧妙,先替郭正域剖白,指郭對沈並無成見,在楚王一事上是就事論事,絕非和沈一貫有私仇。

沈一貫讀信後,考慮到東宮一心營救郭正域,他未必就能置郭於死地,且司禮秉筆陳炬也不同意處死郭,倘若他沈一貫堅持置郭於死地,他日東宮登基後,必無他沈一貫好下場,司禮監那邊怕也有些麻煩,因而,便放過郭正域。

此事便告一段落,沈一貫的浙黨和東林黨沒有因此事大打出手,雙方明麵上的關係還是不錯的。

導致浙黨和東林徹底翻臉的導火索還是內閣之爭——即二沈之爭。

沈一貫對沈鯉。

因閣臣出缺,而沈鯉在朝臣中很有人緣,廷推閣臣時,吏部將其列為首推之人。

時東林黨勢大,出了不少重臣,科道勢力也極大,沈一貫擔心東林出身的沈鯉入閣後會取代自己,打壓浙黨,所以便想阻止沈鯉入閣。

他思來想去,明著阻止肯定不行的。廷推乃是聖意,也是合法程序,公然否決沈鯉入閣資格,無疑是和滿朝文武做對,單他浙黨之力,實是做不來的。

於是,沈一貫給李三才寫了封信,信中稱歸德公(沈鯉)來,內閣必有相爭,於國事不利。你李三才和沈鯉是一黨之人,不如你給出個主意,看看這事如何化解。

表麵看來,沈一貫把李三才視作自家人,在向他谘詢對策,實際上沈是想借李三才之口,傳話給沈鯉,暗示內閣存在殺機,迫使沈鯉知難而退,不入內閣。

李三才精明過人,豈不知沈一貫心思?

但沈鯉入閣於東林是一大利好,這種事他李三才盼都盼不來,如何會阻止。所以他並沒有如沈一貫所願阻止沈鯉入閣,而是催促沈鯉儘早上任,這樣有沈鯉在內閣為釘子,就能打破沈一貫浙黨一統天下的局麵。

但李三才還是要給沈一貫回信的。

這封信中,他極力稱讚沈鯉為人忠厚,不會奪他人之美,更不會給沈一貫造成麻煩,以旁觀者的角度勸說沈一貫當與沈鯉同心同德,以社稷為重。

讀了李三才的信,沈一貫自是知道李三才的打的什麼主意,從此便不再與李三才聯係,將這漕撫視為小人。

果如沈一貫所料,沈鯉入閣之後立即和他發生了正麵衝突。

事情是由礦稅問題引起的。

蘇州發生民變,以葛成為首的蘇州織工,因反對稅使孫隆加征稅銀,開始遊街,並包圍了稅署,打死了織造衙門稅使數人,嚇得織造太監孫隆越牆逃走。從此隻敢呆在杭州,再也不敢往蘇州一步。

事情報上來後,萬曆自是憤怒,同時也是不安。因為自他廣派礦監稅使以來,各地確是多有民變逐殺礦監稅使,可江南卻從來沒有發生過。且江南織造稅收頗多,經此民變,隻怕稅收會大減,影響內庫收入。

萬曆便下諭內閣,問閣臣有何良策。

沈一貫對皇帝的心意十分了解,清楚這位皇帝是不可能停罷礦稅的,當年皇帝突然下旨要罷礦稅,結果天一亮又反悔,就是他四明相公沒能堅持,遂使撤礦一事成為泡影。當時的司禮太監氣的指著他鼻子大罵,此事也是他心中耿耿於懷的事。但他也明白,就算他不交還旨意,皇帝也不可能真的就罷了礦監稅使。

所以他思量半天,提出“包稅包礦”的辦法,即責成各省官員,按礦監稅使核定的數目包征稅銀。或將稅收指標一次性下發民間,由當地折合成銀子上繳。

如此做法,既能使皇帝的內庫稅收不減,也可以減輕地方壓力。因為包稅具體落實下去,地方官府和富戶並不會因此多交稅,最終增稅的還是普通百姓。

萬曆覺得這個辦法不錯,可是沈鯉當場就反駁說首輔提出的這個辦法換湯不換藥。

沈鯉認為眼下要緊的不是變換收稅方式,而是要將遍布全國各地的礦監稅使全部撤回,以息國人之怒,使百姓安居樂業。

萬曆一聽,議都不用再議,拂袖而去。

按沈鯉的說法,萬曆這些年就全白忙活了。

也罷,孫隆被趕到杭州就杭州吧,少了蘇州的稅至少還能有杭州的稅,可要是照沈鯉的說法,把所有稅使全撤回來,那萬曆就什麼稅都見不著了。

沈一貫對沈鯉當著皇帝麵反駁自己,自是不滿。

此後各地陸續生事。

在如何處置上麵,沈鯉的意見全和沈一貫相左,首輔次輔一個要朝東,一個要朝西,使得內閣難以運轉。

有陝西稅使梁永,請求皇帝批準他接領“鎮守”一職,因沈鯉從中阻攔而止。再有,遼東礦監高淮打算以進貢的名義,率領統練的甲兵入京向皇帝陳情,沈鯉連夜進宮向皇帝密奏,加以阻止……

這一切,沈鯉都是直接越過首輔沈一貫獨自行動,令沈一貫大為不快,明白沈鯉如此做的目的就是想取代他。

萬曆曾因國本之爭貶了不少官員,沈鯉認為現在國本已定,應將被貶被免官員起複,但沈一貫卻不同意。萬曆那邊倒是同意了,也發了恩詔,但卻被沈一貫封還。

這事進一步加劇二沈之爭。

沈一貫尋思如何趕走沈鯉,沈鯉同樣也在密謀驅逐沈一貫。

沈鯉的幫手就是李三才。

他授意李三才上書攻擊沈一貫,於是李三才上了一個題為《極陳國家治亂大關疏》,力攻沈一貫。

李三才在疏中說沈一貫這人向來心懷鬼胎,擔心複職官員會報複他,所以阻撓它實施。

又說皇帝的恩詔既已頒發,但又中途擱置,使得天下人和言官們認為皇帝隻不過是一時高興說說而已。

萬曆在乾清宮聽太監讀時,拂然不悅,他認為李三才是借言官之口來攻擊自己,是大不敬,便下詔給予李三才罰俸處分。然而,萬曆對於沈一貫陽奉陰違,不積極落實聖諭也是有不滿的。

沈一貫也知自己封還皇帝恩詔有所不妥,便裝病在家,但朝中大事件件皆知。

當聽說皇帝生氣並責罰了李三才,四明相公心中一陣暗喜,連忙給皇帝寫了一封密信,信中提議逮問李三才、沈鯉、郭正域三人,按結黨亂國治罪。

萬曆讀了首輔的密信,大感驚詫,他對掌印太監陳矩說道:“閣老果真病了!簡直是匪夷所思,朕怎能因他的一篇奏言,就隨隨便便逮捕一閣臣、一督臣、一侍郎?”

說完,萬曆抓起筆,在沈一貫的密信上批道:“卿既然患病,稍後聽朕的安排就是了。”

顯然,萬曆是有意讓七十二歲的沈一貫離職還鄉了,畢竟,這位首輔並不是太聽話,尤其在國本上的態度始終讓他介懷。換了彆的首輔,東宮儲位怕是至今未定。

要說起來,真正讓萬曆感到放心的首輔還是王錫爵,可惜,卻是不能再起複了。

司禮掌印太監陳矩和東林黨的關係十分緊密,雙方自有聯絡渠道,很快遠在鳳陽的李三才就從陳矩那裡得知了皇帝的態度。

不愧是東林智囊,李三才從中看出皇帝對沈一貫已經十分不滿,徹底趕走沈一貫、打壓浙黨的機會到了。當下火速寫了一篇奏疏,疏中強調由於沈一貫心胸狹隘,造成首輔與次輔沈鯉不合,致使政令不暢。並揭露了沈一貫貪贓,收受若乾賄銀等。

遠在無錫的顧憲成鼻子一樣靈敏,馬上也寫信給在京的東林官員,讓他們一起發難,務必擊倒沈一貫。

東林黨人、吏科給事中陳良訓、禦史孫居相等立即行動起來,散布“四明大勢難久!”的謠言。

在李三才的指揮下,東林把控的科道紛紛上疏參劾沈一貫“結黨”、“奸貪”,事情越鬨越大,沈一貫在朝中的地位已岌岌可危了。

不久,沈一貫在內外的壓力下,終於告退回原籍浙江。自己告退總比皇帝趕自己走的好。

不過臨行前,沈一貫顧慮到沈鯉若留在內閣,會對浙黨官員不利,便派人收買皇帝身邊的內侍,授意他們可在皇帝麵前,多說沈鯉的不是,使沈鯉不能安其位。萬曆本來就有些嫌沈鯉入閣之後把個閣事鬨的亂紛紛,索性也把沈鯉趕走。

沈一貫成功拉沈鯉下馬後,又擔心李三才日後肯定會飛黃騰達,升任總憲,那時東林黨一定會取代浙黨把持朝政,於是便授意親信門人瞅準機會就參劾李三才,尤其是一定要阻止其升任總憲,或入閣理事。

讓四明相公驚喜交加的是,就在他回鄉一年後,李三才突然因為盜取皇陵木被皇帝下旨貶為平民了。

這無疑是天降甘霖,樂的四明相公多喝了兩杯。

而這件事,便是魏良臣的投名狀。

................

這章可以說我水,我承認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