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開銷的錢主要來源於鎮江敲詐所得及揚州借款所得,年關時為了發放軍民過年福利,支了三萬餘兩,現下餘款不計從舟山搶來的貨物款項,賬目上隻有十四餘萬兩。
可以說日費鬥金。
唯一的好消息就是特區已有商人入駐,並且第一批發往琉球的船隊已經啟航,如果能夠順利交易,扣除商人利潤所得,特區能夠進項四萬餘。
船隊是元宵節那天啟程的,大小海船十七艘,其中武裝護航的是一條三桅炮船加兩條福船,三條銅絞舫,官兵六百餘。
這也是特區方麵第一次進行海貿,以往江南商人的貨船都是直接開往閩浙和當地的大海商交易,現在則是直接前往琉球,將閩浙海商這個中間商去除,這對於長江兩岸的商人而言,也是一次全新的嘗試。
良臣沒有親自去送船隊,因為是第一次,所以他想低調,不致引人注目。
沈一貫那邊的聯絡一直沒有斷,四明相公已經向皇帝上了密揭,提議由他魏良臣主持東南拓海,這一點已經由先前來吳淞宣旨的內侍委婉表達。
萬曆並沒有將東南拓海這樁大事擬成聖旨,更沒有宣諭內閣六部,甚至南都這邊的守備重臣都不知道。
對此,良臣表示理解。
相對於萬曆如此大的放權,秘而不宣才是正確的。
閩浙方麵,沈一貫的出麵一定能夠壓製住那些既得利益者,況如果事情成功,對於那些既得利益者也是好處多多。
誰都想多賺,誰都不想彆人分他的利潤,那麼把盤子做的更大一些,就符合各方各麵的利益。
透過表象看本質,這一次由四明相公和江南鎮守太監發起的東南拓海行為,實際上是拿大明朝的力量為私人謀利。
隻不過,這個私人裡有姓朱的而矣。
道理透了,大家都明白,事情就不會有大的變化。
浙江方麵的軍事首腦還是兩個對日強硬派,便是士紳富戶人人反對,怕這兩個對日強硬派也會主動往魏公公這邊靠。
和沈一貫約定的第一步,即占領東藩,隔絕南北海運,設關立卡收稅,時間定在五月。
行動由皇家海軍和浙江總兵所轄水營衛所負責,另外福建方麵也將出動數十艘戰船配合。
和浙江、福建文武的協調聯絡這一塊,自是沈一貫的事。
良臣隻要在五月的時候將皇家海軍拉到澎湖去就可。
而事實上,萬曆雖然對東南拓海之事秘而不宣,但外朝還是從皇帝設立江南鎮守太監這一事上看出一些苗頭。
首輔葉向高上書萬曆反對此事,萬曆留中不發。
三日後,葉向高獨自進宮,君臣於乾清宮外平台對話。
幾天後,便有旨意快馬送到江南,命魏良臣放歸東林書院師生與太倉官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