擒賊先擒王,乃豪傑用兵不二首選。
然,於天賜大璫而言,此策太過雞肋,有些無味。
斷其四肢,再斬其腰乾,使其明知必死而無複掙紮,方能一泄心頭之恨。
多者,必須欺少。
強者,必須欺弱。
如果拋卻了這兩點,大璫人生,著實沒有意思。
南棚鐵冶廠動手同時,溧陽境內,姓了徐的大小鐵礦、鍛造工坊,無一不遭大明皇軍掃蕩。
前山鐵礦,是溧陽境內除溧陽鐵場以外的最大礦場,年產生熟鐵近六萬斤,是徐元整頓溧陽鐵礦業的“示範工程”。
原先的礦主是宜興縣的一個土豪,實力也是不小,然在魏國公這尊大佛前,那土豪連個屁都不敢放。
徐元接手前山鐵礦後,便將此礦交給了他的結拜兄弟徐慶打理。
這徐慶祖上便是魏國公府的家將,可惜到他這一代卻是乾不了行伍之事,所以在把兄弟徐元的幫助下做了這礦上的主事,每年油水可觀,頗有樂不思蜀之意。
魏國公府兩百多年經營,府上家兵家將後代自是若乾,這當中有外放出去任職的,也有就在府上效命的,但更多的是如徐元這般,文不能文、武不能武的。
所以,打前幾任魏國公開始,國公府就有明文規矩,外麵的各種營生都要先緊著府上的家生子安排。
前山鐵礦就安置了三十多國公府的家兵,這些人可不是普通的打手,真個報起身份來,任誰都能報個小旗、總旗的世襲職務。
因而,當地百姓又稱這些家兵叫“官牙子”。
當下,但被人叫“牙子”的都不是好人,如“人牙子”就是那拐子,這“官牙子”自不是什麼好稱呼。
除了“官牙子”外,前山鐵礦和其它各處歸魏國公府打理的鐵場、鐵礦、冶廠一樣,也養了不少打手,約摸有七十多人。
這些打手都歸“官牙子”們管,分成了幾隊,輪班負責。打手們有什麼好處,也都要先孝敬官牙子們一份。
這也是於雙方都好的事,若無“官牙子”們罩著,這些打手在礦上和礦外也行不通。
不管什麼事,沾了官字,那都是無往不利的。
公公將解決前山鐵礦的任務交給了馬隊標領趙明。
這家夥從前在老家肅寧時就是個無賴子,後來賣了把兄弟譚千牛得以在公公身邊聽差混飯吃。
一年多來表現尚可,公公手頭缺人就給補了個馬隊標領,和從前的身份比起來,怎麼也算是光宗耀祖了。
趙明受命之後,立時帶領部下馬隊二百餘人直奔前山鐵礦。
到地之後,二話不說就控製住礦上看大門的,爾後命所部分成四隊,一隊控製大門,不許進出。兩隊分彆控製礦上護衛和礦工,餘下一隊由他趙明親自帶著去抓那礦上主事。
同樣,嚴令傳下,命部下隻管拿人,不管何人但有反抗者,可就地格殺。
數隊官兵從大門魚躍而入,前山鐵礦上下,一時之間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