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家夥倒黴就倒黴在尿撒的不是時候。
不過,這種和平狀態固然對魏公公接手鐵場有利,但也造成了那些監工打手並沒有將此事當成一回事的心態。
甚至於,這幫人絕大部分都是“中立”的。
在他們看來,不管這鐵場姓國公還是姓太監,那都是上麵的事,和他們有屁的關係。可不管是姓哪個,總要有人繼續負責監工下麵那些礦工腳夫吧。
那些個欠打的犟驢,沒有皮鞭子跟著,哪個乾活勤快的?
所以,沒什麼好擔心的,換個東家,大家夥該乾嘛還乾嘛。
一些監頭甚至還商量著,是不是大家夥湊筆錢孝敬下新來的這個太監。看這架勢,大家夥以後就得在人太監手下討飯吃,這規矩該做的就得做,省不得。
太監什麼德性,沒見過,總聽過說書的吧。
監工打手集體“中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礦工腳夫們則純屬看熱鬨了。
太監鬥國公,狗咬狗,一嘴毛!
徐元那王八蛋壞的要死,這新來的太監就是好人了?
在這種集體看熱鬨的心態驅使下,礦工腳夫們打一開始就自覺遊離在鐵場“奪權”鬥爭之外,他們誰也不相信,誰也不支持。
他們不支持,魏公公卻需要他們的支持。
正是因為發現了礦工腳夫對他老人家的排斥,甚至是仇視,公公這才特意命人安排這一幕。
在彆人眼裡,這些礦工腳夫隻是單純的苦力,除了乾重活粗活,沒什麼價值。可在公公眼裡,這些人卻是寶貝。
他們,將是大明皇軍最優秀的兵員補充來源之一。
曆史告訴魏公公,無論是挖礦工還是挖煤工,亦或燒炭工組成的軍隊,無一不是縱橫天下的強軍。
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那支以廣西燒炭工、礦工為主力組成的太平軍。
太平天國前期大小戰役中廣西礦(炭)工表現出的超強戰鬥力和戰鬥精神,絕對是震駭人心的。
七人就把幾千號清妖攆的潰不成軍,無論放在中外,都是軍史上的奇跡。
除了太平軍,便屬以義烏礦工組成的戚家軍了。
要知道,因為采礦炸山的原因,礦工們對於火藥的熟悉程度比普通人要強,因而對火銃、火炮並不畏懼,這在戰場上可是十分有利的。彆的士兵聽到炮聲會嚇的掉頭就跑,他們則不會,因為,他們聽的太多。
而礦工的組織性和紀律性更超出普通人,隻要稍加整編,就能快速形成一支號令明確,軍紀嚴明的軍隊。
這麼好的兵員,正為擴編皇軍陸戰師團發愁的魏公公豈能放過。
公公心裡有本賬,在不影響溧陽鐵場產鐵量的前提下,他可以抽走三分之一的礦工、腳夫用以擴編皇軍。
而抽走的缺額又會馬上被周邊無事可乾,又急於養家糊口的青壯補充,這就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
保守估計,每年,魏公公至少能從溧陽鐵場及其周邊礦、坊得到兩千人左右的兵員。
如此,再有急需的生熟鐵原料,公公自是要費儘心思收攏這些礦工腳夫的心。
當然,其中不能有楊秀清。
怎麼讓這些礦工腳夫為他魏公公所用,或者說納頭拜他魏公公做老大,尋常的施以恩惠顯然拿不出手,唯有祭出“群眾大會”這個階級鬥爭的法寶。
寂靜無聲中,公公蘭花秀指捏著白帕,起身走到前麵,緩緩掃視了一眾正愕然看著他的礦工腳夫。
“誰先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