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這些商人的請求,魏公公不會不允,但要這些人將廠子設在特區內,美其名曰帶動特區經濟發展。
無論是榨油,還是紡織,亦或染布,哪怕是開個裁縫鋪,都能雇傭一定人員從事生產。上遊、下遊全套商業體係下來,再有中間和服務業,何愁特區人氣不旺,何愁特區的商業氣氛不進一步活躍起來。
海事特區整體是為海事服務,但最終的目標是要成為大明朝對外商業的窗口,也是大明朝對外輸出影響的基地。
隻要是商品,能夠流通的,魏公公都鼓勵商人或平民參於其中。隻有更多的人參與進來,更多的產業在其中,特區才能慢慢向周邊影響,最終通過商業影響驅逐東林黨人的政治影響。
正如公公不斷強調的,經濟帶動民生,進而富民強國。
“經濟”二字如今是海事特區人人掛在嘴上的,因為不管他們到哪,都能看到用石灰刷在牆上的標語。這兩個字出現的頻率之高,比聖人講的道理都多。
回到特區的第七天,公公正式決定擴建大明皇軍,建立大明皇軍的第一支師團級部隊。
為此,他在參考了戚家軍及當下明軍製度,熬夜擬定了一個師團擴編方案。
該方案中,一個師團擁有兵員28000人左右。
每師團下轄3個旅團,定兵額9000左右。
每旅團下轄兩個步兵聯隊,一個工兵聯隊,一個炮兵聯隊,以及一個輜重聯隊。
步兵聯隊擁戰鬥兵員2800人,非戰鬥人員400人,計3200人一聯隊。
聯隊下轄四個大隊,每個大隊800人左右。
炮兵聯隊所用雙軟車120輛,炮車120輛,糧車60輛,共300輛。
火炮配置上,佛郎機炮104門,其餘各式銅鐵炮150,虎蹲及大杆子銃200門左右。
一個炮兵聯隊連同非戰鬥人員計1800人左右。
輜重聯隊暫為一個大隊編製,擁各式車輛400餘,兵員1000人左右。
方案有了,但卻不是馬上就能落實的,必須報請皇帝同意。
故而,魏公公又提書給皇帝陛下上了密揭。
“…行之為陣,止之為營。遇大敵,先以炮兵聯隊更迭擊之,敵在近,則以步兵聯隊出擊之。若敵騎來,則複以炮兵聯隊攻擊之,亦可以步兵聯隊擊之…”
開篇,公公先對皇爺講了師團作戰方案,重點提出了火炮單獨編組使之發揮更大效力,而非從前和步兵、車營混合使用。
“此則實選實練所致,非未教之民可猝得也。而不如是,又不足以破敵。臣言五年後皇軍當編為不低於三個師團九萬人,以為永久常備師團…若悉皆招募,錢糧開銷為巨額。因而臣先練一師團,募得備齊人員武器裝備,實兵實額…待征討東番、琉球,實戰檢驗之。若師團可,則可繼辦。”
這一段也是公公必須跟萬曆點明,大明皇軍要額兵實定,要真正加強訓練,這樣錢糧開銷便是巨額。有鑒於於目前資金有限,他隻能先編一個師團,等在實戰中檢驗了戰鬥力後,錢糧方麵有了收獲後,再考慮擴編第二個師團。
這叫一步一個腳印,萬不能隨意擴編,以拉低皇軍戰鬥力。
“臣以為,若有甲等常備師團三五支,可聚可散,則不憂海事,亦可用於遼東、西北,出則當大敵遇戰,近則可協助大城為守…為使師團官兵熟悉戰法,臣以為當選募西洋教練配署,教練同習,營陣同法,器械同利。官兵人等亦不局限於我大明子弟,海外之人但歸化我朝者皆可募之…”
寫完自己的擴編計劃後,魏良臣反複看了,確認沒有問題後,又落筆提寫:“臣將於近日回京麵聖,是否照準當由陛下決定。臣此行,亦將攜銀四十五萬餘兩解遞內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