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要一天不下崗,這廠長就能滋潤一天咧。
陛下,真是不拘一格用人才,就衝這份用人態度,大明朝要還亡了,就真沒天理了…
心思大熱的魏良臣趁熱打鐵,他有幾樁小事要跟皇爺說一說。左右他孝敬了都上百萬兩了,皇爺幫他解決幾樁小事應該是沒問題的。
就皇爺這心思,這性子,過了這村沒這店了。
“陛下,東廠四檔如今缺了一位,奴婢…想保舉一個人。”魏良臣要為國家舉人材了。
萬曆瞥了他一眼,心道這小子是見杆就爬啊,不過念在他的個人貢獻超出若乾礦監的份上就給些甜頭吧,便問道:“說說吧,你想保哪個。”
魏良臣脫口而出:“奴婢保舉文書房寫字太監李永貞出任東廠內檔。”
這個人選是魏良臣琢磨好久的,就李永貞和他老魏家的交情,以及他的個人才能,出任東廠內檔無疑再合適不過了。這樣便是他離京南下,東廠內也有李永貞替他撐著,不致人走茶涼。
“李永貞麼?朕知道他,是個有才乾的,朕準了。”
讓魏良臣小小意外的是,萬曆竟然同意了他的保舉。
其實若魏良臣保舉的是彆人,萬曆可能會考慮一下,但李永貞這個人他是真知道的,當年王皇後欲將此人杖死,還是他這皇帝出麵給收在牢中的,否則,李永貞必叫皇後打死了。
萬曆留李永貞一命的原因就是此人乃是內書堂翹楚出身,很有才學。後來高淮鬨出關門軍變時,金忠跟他提了一下,他便順勢將李永貞放出,此舉也是有意用人。
“奴婢代李公公多謝陛下!”
魏良臣保人成功,立時又出擊,他賠著小心道:“陛下,奴婢在江南時曾向陛下上過兩份題本,一是有關各地礦產國有之事,二是在遼東推行移風易俗,蓄發易冠之事…”
“礦產國有之事,朕不是不想做,隻是,”萬曆搖了搖頭,說了一個字“難”,讓魏良臣安心辦他的事,此事暫緩。
魏良臣默然,知道萬曆是怕礦產徹底國有之事會震動外朝,帶來政治上的動蕩。就如今派在各地的礦監稅使都遭層層阻難,倘若將全國礦產全部收歸國有,恐怕就有人會掀桌子了。
兩人的考慮角度不同,萬曆也不是魏良臣,闖了禍有人兜著。真鬨出全國大規模民變甚至造反來,那他這皇帝可就睡不著覺了。
“那遼東移風易俗之事?”前者不能辦,魏良臣便希望後者能馬上實施,這是件比國本還重要的事。
“這事跟你有何關係?”萬曆卻是沒好氣的看了他一眼,然後說了句,“這件事朕已叫遼撫去辦了。”
“遼撫可有具體落實?”
魏良臣追問道,就那新任遼東巡撫張濤給朝廷上書中的種種舉措,他能在遼東落實移風易俗才怪。
要知道,那位張巡撫可是高舉優待大旗,隻恨不得將遼東漢人變成二等人才好。這位巡撫大人的思路跟常人大不同,按他的思路,隻要加倍討好建州乃至蒙古,他們一定會對大明朝感恩戴德,從而不給朝廷添亂,這樣就能節省大量的軍費支出。
此,才為長治久安的上策。
然,典型的傻..逼。
就這蠢貨想法,卻代代有人繼承,真他娘的一群腦子夾壞的東西。
魏良臣心中大罵,萬曆也大罵。
“你是內臣,這些事跟你有什麼關係!朕用你不是叫你乾政來的!朝廷自有大政,撫臣自有乾度,豈是你可擅議的…”
在萬曆的罵聲中,魏良臣不甘的退出了大殿。
來到殿外,也是不服氣的呸了一口:“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今兒老子給你當孫子,明兒看你孫子當不當我是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