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良臣給了惜薪司十個監軍太監名額,這是考慮到這個單位員工人數眾多。
一聽能夠在皇軍中得到十個監軍太監名額,周掌印眼睛立時亮了,江、張三位公公也都精神一振。
沒彆的原因,正困為司中人數眾多,可晉升名額卻有限,所以突然能有十個外差監軍的名額,這無疑能讓惜薪司中下層多一條出路。
有好處的事情,傻瓜才不會乾。
周公公和手下幾位公公商議了之後,覺得這個合作不錯,原則上認可魏良臣的提議,但他卻沒有當場答應,而是表示要請示司禮監並上報皇爺才能決定。言語間也是有些擔心上麵通不過此事。
魏良臣沒有逼著人家立即簽字畫押,因為這件事的確需要司禮監大璫們的同意,尤其是萬曆那邊不能有意見。
這也是他的疏忽了,或者說太性急了。這麼大的事,哪能光靠他直接接觸各單位就能落實的。
萬一哪個秉筆大璫阻止,或者萬曆那邊通不過,他不就白忙活了麼。
出了惜薪之後魏良臣沒去國丈府,而是回了左安門辦事處。
內廷有二十四衙門,他如今接觸的包括禦馬監不過才六個,餘下還有十八家,他很難一一接觸,所以除了重點單位外,其餘的都有人幫他過去談。談又不能光嘴說,得有實際的東西。
具體就是如何個合作法。
他先從八局下手,八局之首的兵仗局已經入股皇軍,自不需多言。
銀作局是專門打造金銀首飾的,魏良臣給他們入股的方式是共同成立皇家金屬集團。
初期,大明皇軍需要的賞賜品及軍中所需金銀器具,包括軍官佩帶的飾品等都可以打包給銀作局,以吸引他們合作。
未來,從海外獲得大量財富也都可以由銀作局進行二次加工,如象牙、玉石之類的。
通過這種方式,銀作局和皇軍的利益就牢牢綁定。
巾帽局專門負責宮內使帽靴,駙馬冠靴及藩王諸旗尉帽靴,說白了就是專門做帽子的。這個合作就簡單了,皇軍的軍帽統統可以打包給他們。
另外一家針工局專門掌造宮中衣服,還有一家內織染局是染布行,這兩家兄弟單位和巾帽局合體的話,就是一家從原料到生產到銷售一體化的軍服被廠。
魏良臣相信這三家肯定會和他合作,因為數萬人軍隊的軍服、軍帽、被子是個大頭。
太後他兄弟武清侯就是靠壟斷宣大軍鎮的被服廠發家致富的,如此巨利,巾帽局、針工局、內織染局不可能不動心。
最後剩下的兩家是酒醋麵局,這家專掌宮廷食用酒醋、糧醬、麵豆等物;司苑局則負責宮苑中種植的蔬菜和瓜果。
這兩家單位也可以化身成為大明皇軍的後勤供應單位,油鹽米醋、瓜果蔬菜、軍用乾糧什麼的,都能讓他們打包。
定下了這幾家的合作方式後,魏良臣叫來陳默,給他看後又細細講了番,要他負責和這幾家對接,這才去睡了會。
天剛亮又急急進宮去了,卻是找萬曆直接說這事。
.。妙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