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關三百餘駐軍在接到命令後便出發了,路上因風雨停滯了一個多時辰,雨停之後帶隊的齊姓千總命繼續前進,走了不一會卻有蓋州的官兵逃奔過來,說是參將鮑承先在木場驛叫一太監給殺了。
齊千總大吃一驚,忙仔細詢問蓋州兵到底發生什麼事,可這些士兵也說不上來。情急之下,齊千總趕緊帶人趕往木場驛,途中又收攏了百餘蓋州兵。
等他們一行趕到木場驛的時候天色已經黑了,驛站裡卻是一點火光都沒有,空氣中卻有很濃的血腥味。官道兩側泥濘的草地上也滿是人的腳印,很是紛亂,看著似是本來隊伍在北進,但突然又折向朝南了。
推開驛站大門後,齊千總和部下都被眼前一幕驚呆了蓋州參將鮑承先的腦袋被一根長矛挑著豎在驛站中間,邊上則是一口已經息滅的鐵鍋。二三十具屍體整整齊齊的堆放在一邊,最上麵那具無頭。
挑著鮑承先腦袋的那根長矛上係了張紙條,齊千總上前小心翼翼拿下,打開一看上麵是十六個字“人不犯咱,咱不犯人。人若犯咱,咱必犯人。”
落款是“提督海事太監魏”。
將這紙條收在手中後,齊千總朝邊上的鍋中看了一眼,頓時胃中翻江倒海,然後如撞鬼似的衝出驛站,之後趴伏在道邊不住嘔吐。
其部下不知原因,有幾個好奇的湊過來探頭一看,結果也都跑到外麵去吐了。
………
“好,好,好!”
金州衛城,李如梧連說三個好字,將手中的紙條撕了個粉碎,然後不顧金州衛指揮趙忠勸說,要其發衛城官兵隨他往中左所斬那魏太監。
“此乃遼東,豈容他魏閹行凶!莫說他不過是太監,就是大璫,我李家也不容他放肆!”
李如梧真是恨極,魏閹行事也太過惡毒,斬了鮑承先不算,還將一無辜之人投入鐵鍋,當真是喪儘天良,人神共憤!
他李如梧若不能替枉死之人報仇,討回公道,有何麵目去見父親!
“此事乃他魏閹行凶在前,你隻管點兵,天踏下來本公子替你擔著!”
李如梧隻是廣寧都司,但身為衛指揮使的趙忠卻不敢違令,隻得硬著頭皮去點衛城兵馬,又傳令中左所遊擊尚學禮,命其不得放魏太監離開。否則,視為魏閹同黨,軍法從事。
當日,金州衛便召集官兵1400餘隨李如梧往中左所進發,途中又調南關駐軍及逃奔回來的蓋州兵七百餘,合兩千餘官兵攜戰馬三百餘,大杆子銃40餘杆,虎蹲炮14門,火銃600餘杆向中左所浩浩蕩蕩開去。
趙忠不是擔心打不過,那魏太監跨海而來,所帶不過幾百爪牙,便是他將那幫降倭和飛虎軍餘部都弄了去,就這麼點功夫也不可能把他們組織起來,因而以金州衛的兵馬對付魏太監綽綽有餘。
他之所以勸說李如梧不要意氣用事的原因,是顧忌那魏太監畢竟是宮中人,所以最好的辦法是將木場驛發生的事情上報朝廷和老太傅,請求朝廷處置,而非動用武力。
但七公子執意如此,他趙忠也不敢不聽。沒有李家,也不可能有他趙忠的今天。不過為了穩妥起見,趙忠還是要儘可能生擒那魏太監,不能讓這閹人死在金州,要不然恐有大麻煩。
……
中左所,尚學禮接到衛指揮的手令後,甚是為難,不知是否當執行。
若執行,則勢必和魏太監交惡,也和老恩主分道揚鑣,從此徹底倒向李家,但李家未必就會信任他。
若不執行,軍令難違,他尚學禮眼下乃是中左所遊擊,上官以軍令治他之罪,便是老恩主也救他不得。
左右為難之時,其次子、年僅十七歲的尚可喜卻道不若將這手令交給大哥,再由大哥轉交魏太監,這樣既能使魏太監知李如梧將來複仇有所準備,又能使魏太監知尚家為難處。這樣便是尚家不得不有所動作,魏太監也能體諒一二。
尚學禮一聽覺得不錯,立時命人將長子可進叫來,爾後將衛指揮的手令交於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