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公餓了,從懷中摸出中午啃剩的半塊餅嚼了起來。嚼上幾口,拿起水囊喝上幾口,咽進肚中,讓人看著真是敬佩不已。
這真是一個愛兵如子,以身作則,和士兵同甘共苦的好公公啊!
也的的確確是內官的好榜樣,願吾太監人人都學魏公公!
進攻的命令很快傳達到了兩個步兵大隊。
尖厲的哨子聲中,胡全和木村分彆率各自大隊官兵向著永奠堡牆發起進攻。
如小奠作戰般,皇衛隊依舊衝在最前麵。隻不過這一回他們每人都披了雙甲,人手一杆兵器。
騎兵沒有參與攻城,而是在後方遊弋機動。
發現明軍攻城後,達爾岱也讓人吹響了號角聲。
深沉的號角提醒著永奠堡內所有人——戰鬥開始了。
戰況很激烈,依仗堡牆並且有生力量沒有被衝擊的女真守軍表現的很頑強。他們憑借城牆守護,利用長短弓射殺大明皇軍將士。並在皇軍接近城牆時從上麵丟下石塊、滾木,使得皇軍的兩次進攻都沒有取得有效突破。
吃飽了的魏公公一直在觀戰,他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
那就是城牆上的守軍並不都是女真人,有不少留著漢人發式的漢民在替女真人助戰,並且他們的戰鬥力不低,對明軍表現出了極大的仇恨。往往同伴被射殺後,其餘人並沒有因此感到害怕,不可自安,而是迅速接替同伴的空檔,利用各種武器向著城下的明軍發起反擊。
魏公公並不將這一現象歸結於人性的奴化,而是認為這是李成梁造的孽。
可以確定,這些誓死替女真人賣命的漢人應該大部分是主動投奔建州的,而迫使他們這麼做的原因是明軍在強製遷移漢民過程中的屠殺行為。
熊廷弼在調查半年後給朝廷上的奏疏中指出,在強製遷移過程中,至少三萬餘漢民被官兵殺害,又有數萬死於途中。而寬甸六堡居民總共是六萬餘戶,人丁三十餘萬。這意味著幸存的六堡居民幾乎家家都有親人被官兵所殺。
那麼,不管是主動投奔還是被擄,建州治下的漢民都和明軍有血海深仇。如此一來,永奠漢人和女真人一起反抗大明皇軍,就不需要過多的理由了。
往最壞的角度去想,李成梁撤寬甸六堡不但使奴爾哈赤得到了大片土地,更使他得到不低於十萬之數的漢人居民支持。
這到底是如他對朝廷所言,六堡無防守必要,儘撤軍民可節省大量銀子,保存實力。還是睜眼說瞎話,公然養寇肥敵呢。
誰知道呢。
反正公公覺得在永奠堡漢人眼裡,他魏公公和所部大明皇軍肯定不是正義的一方。
公公前世偽清末年有革命文章,曰“願吾遼人勿忘李成梁”,可惜的是,寬甸六堡的遼人恐怕不這麼想。
真正勿忘李成梁的恰恰是滿清自己,黑臉老漢對李成梁可是好的很。
有時候,一個愚蠢的決定付出的不僅僅是生命,更是一個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