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如當年他在京中遇到阿敏一行時京城百姓的反應,此時建州在大明朝堂上下,除少數有識之士外,多是“團結”之對象。
君不見那新任遼撫張濤張大人正在極力推行“高一等”的政策麼。
.................
皮島漢人占大多數,自然不會存在什麼反抗,加之朝鮮方麵配合到位,因而對皮島的接收很是順利。
既要使皮島成為將來重要所在,則必要任人治事。
任人治事首在駐軍。
公公命抽大明皇帝親軍官兵500餘,並降寬奠漢民1500餘、蒙古人400餘,女真降兵1200人,又朝鮮積極分子800餘,計4500名官兵組成皮島旅團,配火器700餘杆,火炮35門,盔甲500餘付,弓箭、刀矛若乾。
旅團長一職由東村太郎接任,其下四大隊配以佐官原建州世管正白旗佐領達音布、費古倫、牛柱、胡裡海四人。
皮島旅團建立之後,和駐寧邊的特彆支隊互相呼應,寧邊有事,則皮島去援;皮島有事,則寧邊來救。
又義州賀世義部形成三角之勢,內中還有協安軍可供調集,建州非大舉來攻,則自保有餘。
隻那賀世義部有些不穩妥,其弟賀世賢乃沈陽參將,義州衛又歸遼東巡撫節製,魏公公在義州尚可以親使彈壓,使其不敢有異心,若離義州,恐賀世賢便不複恭順。
公公曾考慮上書皇爺,將這賀世義部直接並入大明皇帝親軍,但考慮此舉肯定會遭到遼東巡撫及朝堂反對,故此作罷。
離開時,送那賀世義白銀五千兩,又另送義州衛但凡參與北上寬奠軍官百兩至千兩不等犒賞,官兵亦有。
期盼以金錢籠絡之,不求他們聽命,但求他們務要添亂。
其實,公公多此一舉了。
賀世賢當下也是賊船難下,一方麵建州因為寬奠六堡之事大力向遼東巡撫衙門施壓,另一方麵義州衛上下及邊民都從寬奠六堡得了若乾好處,這會便是他賀世賢願意吐出來,隻怕部下也不肯。而且,建州方麵可是言稱要取他賀指揮的人頭,他賀世義又如何敢在這個時候和皇親近臣翻臉呢,他還指著魏公公回京之後替他在皇帝麵前多說好話呢。
定下東村太郎鎮守皮島,胡全鎮守寧邊,公公北上帶的三員大將就剩丁孝恭一人了。並且北上所帶的將士也大半留了下來,這顯然不符合公公南下擴軍的初衷,因而公公命將從寬奠帶回的漢民、女真人儘數安置在皮島,又從中擇精壯4000餘發往金州,爾後以海船運往江南。
公公特命,精壯家眷一律留在皮島,不管何族。
如此多的人口遷往皮島,耗時甚長,且需要大量糧食安置。公公因此還需要一治民官任在皮島,畢竟東村那家夥管得了軍,治不了民。
最後,這重任隻能擔在蔣方印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