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公遷都布寵華,
江戶兒女美如花。
須知鴨水輸鷗渡,
多少簪紳不顧家。
——節選自《明治詩話》;
明治,明朝於倭國治理時期簡稱,又稱明據時代。
...........
大明萬曆四十二年,東征的號角在東南的海邊吹響。
這聲提前吹響的號角聲帶來了一個激動人心的時代,也帶來了一個振奮人心的時代!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作為這個時代最優秀的年輕人,魏公良臣以他獨有的政治智慧和大局觀,發出了這個時代的最強音——為了大明帝國,諸君,請英勇獻身吧!
總攻擊,總動員,總占領!
大本營在最快的時間將魏公公親自擬定的九字戰略方針傳達到百戶一級。
同時,為了皇明光輝的未來,為了帝國皇軍的征途,九月初六日,魏公公在特區皇家招待所中正大飯堂內,親自主持召開了第一次海事特區聯席單位會議。
與會者乃內廷派駐特區公差與監軍人員。除司禮監、神宮監、印綏監、都知監、司設監外,其餘十九衙門俱有代表出席。
未來五監各有原因。
司禮監因地位特殊性,雖名列二十四監之首,卻是二十四監之頭腦、之核心,是內廷總管衙門,因而司禮監外差隻一人,即南京鎮守太監。如此地位,自是不可能派員入駐特區,真若派了外差,也是位列海事太監魏公之上,故而魏公公不可能自討沒趣。
神宮監掌太高各廟灑掃、香燈等事,其監工作性質注定不可能南下參與特區大開發;印綏監掌古今通集庫及鐵券、誥敕、貼黃、印信、勘合、符驗、信符等,是宮中除司禮監文書房外又一要害衙門,自也不可能派員南下。
都知監原掌宮廷各監行移、關知、勘合,後僅隨皇帝前導警蹕,是宮中專門負責皇帝安全的衙門,平日聯絡單位僅錦衣衛一家,因而也不可能派員南下。
司設監那邊則掌帝妃鹵簿、儀仗、雨具、大傘,按理是有和大明皇軍合作的基礎條件,畢竟大明皇軍也需要儀仗、雨具之類器械。但其掌印太監王某與被魏公公除掉的原內官監掌印曹聚奎乃拜把兄弟,因而拒絕魏公公伸出的橄欖枝,言稱司設監與他海事衙門打死不相往來。
來不來,魏公公不強求。
他要的是合作,真心實意的合作,不是陽奉陰為,明麵上嘻嘻哈哈,背裡地卻下死手拖後腿的合作。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不來就不來。
魏公公十分看得開,不來的他不理會,來的他很重視。
與各監的具體合作事項一直是由京師的陳默在負責。陳默給魏公公擬了個單子,單子上將十九家派員南下的各單位分成三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