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暈了,最近更新特懶,大佬“小澔哥”竟然給我打賞了個盟主,真是讓我無地自容。沒說的,唯有努力更新以報大佬和諸位支持了!
.........
淾大千不過一知縣,非禦史,上書自不能直達上聽,而是要層層傳遞。且其為溧陽知縣,溧陽乃應天府轄,這份奏疏自是要先送應天府,爾後再由應天府上呈南京通政司,再呈南京兵部尚書和守備太監處知曉,後再呈北京。這中間隻要有一處卡了,那他淾知縣這份上書便不可能呈遞到皇帝禦前,此便是地方官和科道禦史權力之差彆。
奏疏送出後,淾大千就處於堅定與後悔之間,亦可以說是忐忑不安。因為他深知,請立生祠一事關係甚大,一旦上書內容被卡或泄露,他淾大千一定會成被天下人恥笑。
何謂生祠?
西漢欒布為燕相,燕齊之間為其立社,號欒公社;石慶為齊相,齊人為立石相祠。此為立生祠之始。《唐律疏議》載妄自遣人立生祠或德政碑者,要受到“諸在官長吏實無政跡輒立碑者,徒一年”的處份。
自西漢起,各朝各代能立生祠者可謂是寥寥無幾,而至本朝,能活而立生祠者隻一人,此人便是因南北黨爭而被罷官在鄉的趙邦清。
趙邦清的生祠乃是滕縣百姓為紀念他在當地為官清廉而建,萬曆皇帝在知道此事後禦批三個“清”字贈趙邦清,由此生祠得到朝廷承認。
據說當日趙邦清被罷黜歸裡時,京師朝臣揮淚送彆。西方傳教士利瑪竇在送趙邦清時更是失聲大哭,難分難舍,後畫趙邦清像,如神一般供奉。
也就是說大明朝除了趙邦清一人活而有百姓立祠,官府承認外便再無第二人。而現在溧陽的知縣也要為人請立生祠,這影響就大了去了。幾乎可以斷定的是,淾知縣的這本奏疏一定會被天下讀書人唾罵。原因無它,這個生祠是為閹人太監請立。
最終,還是顏氏一語打消了淾知縣的顧慮和後怕,顏氏也未多說其它,隻道:“富貴險中求,老爺既已上書便不要再想其它,想的再多也於事無補。眼下,隻需如從前般,靜侯朝廷消息就是。”
淾知縣一想也是,自己本就是存了徹底攀附魏太監,以求前程的心思才上書請立生祠,何以事情做了反而還在這擔心這擔心那呢。
當下,淾知縣正了正衣容,命衙役備車前往鐵場。昨日,鐵場那邊的宋公公就特意派人持貼請縣尊今日一定要去鐵場為皇軍征兵工作“搖旗呐喊”,出一份力呢。魏公公的事就是他淾知縣的事,皇軍擴編征兵是好事,他淾某人如何能不到場呢。
淾知縣到鐵場後便受到了宋公公一行的熱烈歡迎,遠遠便瞧見鐵場大門上方拉有橫幅,上書“熱烈歡迎淾知縣蒞臨鐵場指導工作”。
常與鐵場這邊打交道,文書來往也不少的淾知縣如今對於鐵場這邊的一些用詞也算是熟悉,知道指導工作是上司視察的意思,這是充分的尊重他淾知縣了,遂笑容滿麵上前和宋四寶打招呼。
宋四寶乃是提督海事衙門的奉禦太監,負責溧陽鐵場大小事務,和當日那魏國公府的家奴徐元肯定是不能比的,但對淾知縣卻是執禮甚恭,無有半分跋扈,這讓淾知縣心中受用,同時也更加堅定攀附魏公公之意,為自己上書請立生祠的舉動感到得意。
正如顏氏為他分析的那般,就算朝廷不許給魏公公立生祠,但魏公公那邊肯定是要對他淾知縣刮目相看的。這有了好印象,還怕魏公公不投桃報李麼。
“礦場眾人踴躍從軍,全是因為宋公公平日對他們善待,恤民力啊。”
淾知縣瞧見報名從軍的礦工、腳夫絡繹不絕,不由感慨。有關這溧陽鐵場如今的情況,他也是了解的,聽說這礦場中的腳夫和礦工如今對礦上的事務有一定的發言權,勞動條件和生活待遇也比從前好了很多,不少人都把家安在鐵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