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股倭寇真是秋安所派,道友認為他們有多少人?”魏公公比較關心這一點。
“回主公大人,村山其人誌大才疏,有勇無謀,做事瞻前顧後,凡事都為自己留有餘地,因而小人認為他不可能將艦隊全部帶出,頂多就是派出幾百人而矣。”
明石更稱,如果在長樂沿海騷擾的倭寇真是秋安部,那麼帶兵的人一定是秋安的得力助手浪人桃煙門。那家夥原是島原藩的人,後來主動投靠幕府,是個讓人不恥的存在。
“你們怎麼看?”
公公已經習慣在做決定前先征詢一下部下的意思,這是賢寺的典型表現。
施德政認為如果那股倭寇真的是秋安部的一支偏師,那不必勞動聯合艦隊北上,隻需派上幾艘戰船,七八百精銳前往圍剿就是。
“倭寇最後出現的地方是東沙海域,此處海域暗礁眾多,倭寇不識水形的話很容易觸礁,一旦觸礁便無法轉移,我軍隻需派一支精兵圍住他們,用不了半個月,倭寇必不戰自潰。”
沈有容不愧是海上行家,幾句話就把那股倭寇的真實情況分析出來。
侯安之從前去過東沙一帶,自是認同沈有容的分析,但他身為福建水師提督,守土抗敵有責,因而建議由他率部前往東沙。聯合艦隊主力則依原計劃開赴台灣,若是他這邊有變故,聯合艦隊再派戰船增援便是。
“登陸台灣是我三方頭等大事,萬不能有變!”
魏公公以大局為重,拍板敲定由施德政、沈有容、侯安之三人率艦隊主力登陸台灣,而他本人則率部北上圍剿那股倭寇。
“公公乃提督太監,負監軍之責,如何能以身犯險?”
施德政三人急忙勸阻,對付一支可能隻有幾百人的倭寇,哪裡需要監軍太監親自上陣呢。侯安之表示還是由他帶兵前去的好。
“哎,大局為重,區區小股倭寇,哪裡需要副司令長官出馬,就咱家去好了!...嘿,反正你們三位都是海上的行家,咱家跟著你們也發揮不了作用,不如做些掃頭尾的事咧。”
公公不由分說,執意親自帶兵剿寇。
施德政三人你看我,我看你,想道那股倭寇人數不會太多,又有五成可能觸礁,魏公公帶兵去打便是贏不了,也談不上什麼凶險,便不再勸阻,各自去準備明日出海登陸台灣之事。
當天下午,魏公公迫不及待的上了座艦東亞號,傳令他老人家要北上剿倭。
隻是,公公帶著北上的官兵似乎有點多。除公公的親衛營500餘外,又有步兵第一聯隊3000餘官兵,炮兵聯隊的一個大隊,海軍方麵是主力戰船60餘艘,官兵2000餘,合計總兵力近七千,足足占了中左所聯軍總兵力的四分之一多。
船隊揚帆出海時,那真是浩浩蕩蕩,把岸上聞訊趕到的施德政他們看的目瞪口呆。
東亞號上,公公一襲飛魚服傲然屹立船頭,脖間大金鏈子在陽光的映射下閃閃發光。
笑話咧,送上門的功勞咱家不要是要天打雷劈滴!
不知對方底細還好,知道對方頂多是村山秋安派出的一支人數不過幾百的偏師,公公沒理由不借此揚名啊。
他老人家可是最擅長以多欺少,以強欺弱的。
信心方麵,那是足的不能再足!
沒見公公連《皇明日報》的葛三郎都叫了過來麼,聽說葛三郎是奉命編寫一本《魏公擒倭記》的話本,好在東南地區發售。
這真是萬事俱備,就差倭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