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殺人者許顯純(2 / 2)

司禮監 傲骨鐵心 3882 字 10個月前

一名郭肇基,一名郭潛德。

前者是石廷柱府上西席,又幫著石襄理公文,算是“師爺”人物,年約三十許幾;後者是城中教諭,年老體衰,白頭已滿。

二郭已從官兵口中得知守備被殺,均是驚慌。

魏公公仔細打量二郭,抬手命放歸郭潛德,又賞他五兩紋銀以示安撫,獨留郭肇基,命人往石府搜查其住所。

不久,便有報稱自郭肇基住所查得與建州來往信件數封,又有金銀百兩。至此,魏公公確信此郭肇基便是與石廷柱同獻廣寧之郭姓諸生。

東廠齊祥芳奉命拷問郭肇基,又得口供一份。魏公公命製兩份,一份遞交遼陽的遼東巡撫衙門,一份由錦衣衛渠道遞禦前。

隨後,由許顯純將那郭肇基帶到城外護城河邊,兩軍士用麻袋將郭肇基套起係牢,又係硬石沉於水中。

廣寧事畢,計殺四人,三命官一諸生。

魏公公不曾進駐廣寧,當日即前往遼陽。途中許顯純曾就此事詢問,擔心朝廷會有責難。

魏公公言道:“東風已起,區區小事,朝廷顧不得我。”

廣寧至遼陽,路途不遠,卻有大災。

至盤山西寧堡前,公公便感遼東收成堪憂。途中聞聽各地商人道何處有水災,何處鬨旱災。有時相隔十裡地,竟一旱一乾,實是千年難見。頻繁的自然災害導致遼東經濟越發蕭條,糧食也是大幅減產,百姓生活極度貧困。

麵對此局麵,遼東巡撫李維翰除了采取賑濟、納粟補官這一常規治災手段外,還彆出心裁的在遼南地區暫開海禁,這使得本來和遼東官方隔絕的皮島貿易圈竟然畸形的發展和繁榮起來。

此變化,是魏公公事前不曾想到的。

大災年成不是一兩年便可結束,再有建州奴爾哈赤稱國叛亂,魏公公愈發感受到今後幾年遼東局麵的危險性。

因而,本不欲和遼東官府打交道的他,不得不來到遼陽欲和巡撫李維翰會麵,就如何減災並儘最大可能性的通過皮島貿易圈來給遼東災情輸血,以使遼東官兵在應對建州叛亂之時不慮有後勤之危。

可惜,遼東巡撫李維翰和前任張濤一樣都是迂腐之人,雖治政有一抹亮點,但於太監之眼光仍和世俗之輩一樣,加之魏良臣在廣寧不經朝廷,不經有司擅殺守備石廷柱、遊擊孫得功等人,真是恨不能代天下殺此閹賊,又如何肯與閹賊會麵,同流合汙呢。

遼陽城閉門不納,傳出巡撫口信:“不聞有中使至。”

魏公公暗歎搖頭,卻也知李維翰也算是給他麵子,沒有派兵來抓他。殊不知,遼陽城內已是亂成一鍋粥,原因是建州稱國消息已經傳來,沈陽和鐵嶺方麵的明軍都已進入“一級戰備”。

驛道快馬絡繹不絕,此時情況便如魏公公於許顯純所言那般“上下都已顧不上他。”

遼陽不納,北邊又進入“軍事狀態”,魏公公已不能北上,更休提除去那鐵嶺的李永芳了。

大勢之前,魏公公不得不轉而去遼南。行前,命許顯純帶人潛進遼陽城,欲搜尋一個叫寧完我的北事通譯。

然而,許顯純等人在遼陽城中問詢數天,也不曾覓得此人,魏公公作罷,知天要使寧完我再苟活,遂吩咐往蓋州而去。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