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於犯錯誤的官員,公公向來秉持的態度是有錯就要罰,絕不姑息。但若是能知錯就改,那也一定要給予洗心革麵,重新做人的機會。
朝廷培養一個官員不容易啊,十年寒窗苦讀從科舉這條獨木橋殺出來的精英,也不能僅僅因為一兩個錯誤就徹底否定人家的過去,斷了人家的前程嘛。
人非聖賢,誰能經得起糖衣炮彈的誘惑呢。
就好比公公一手創建的大明皇帝親軍中,不就有好多從前犯過嚴重錯誤,甚至對魏公公喊打喊殺的官兵麼。
南都三大營、高郵衛、定海衛、金州衛、女真降兵等等...
現在,這些人在皇軍中哪一個不是身居要職?
所以,隻要能夠認清自己的錯誤,做到了批評和自我批評,做到了日日新、苟日新、又日新,公公絕計是不會計較他的從前,也絕計不會帶著有色眼鏡看待他們的。
機會,對每一個都是相等的。
但對於馬祥德和周鐵心而言,這個機會卻是來之不易的,是極其寶貴的。
概因打公公出來混開始,他們二人還是第一批讓公公十分重視,並親自操刀謀劃的有份量官員。
先前那個溧陽裘知縣品級太低,含金量不足;
敲詐過公公的南京兵部崔侍郎則是個大大的不是玩意。
........
三份擬好的文書代表了魏公公對寧前道、分守遼海東寧道這兩名遼東要員的重視。
三份分文書分彆是以提督海事內臣、寧前道、分守東寧道聯名上疏的《東奴作亂並內臣平奴疏》;
以寧前道、分守東寧道名義上疏的《東探奴使內情疏》;
以寧前道、分守東寧道名義上疏的《義州官兵平奴建功疏》。
除第一份《東奴作亂並內臣平奴疏》有魏公公署名外,其餘二疏均由馬祥德、周鐵心單署。
第一份奏疏是向朝廷彙報偽金縱兵寇土、禍亂寬甸、義州、定遼右衛等地的詳細實錄。
奏疏後半段主要介紹內臣魏良臣義憤於金兵荼毒百姓,不惜散儘家財招募勇士保土守邊的壯烈事跡。
第二份奏疏則是向朝廷詳細彙報建州偽稱金國,已然據土叛亂的實情,請朝廷萬不能被建州所騙,當早集錢糧,早調精兵,迅速平亂,以免釀成大禍。
第三份奏疏主要是向兵部報捷,內中列舉有功將士卻非抗金救國軍,而是義州兵。
原因是這份奏疏沒有魏公公的署名,名義上他也無法節製義州衛的官兵,所以,他要借馬、周二人的嘴給義州的官兵們一些甜頭。
使他們形成一個深刻的印象——跟著公公乾事就是劃算!
至於抗金救國軍中非義州係的將士們,公公自有親軍係統的請功渠道。
“二位,如何?”
魏公公殷殷期待。
“這...”
馬祥德和周鐵心心中發苦。
他二人都是遼東要員,又分彆代表薊遼總督和遼東巡撫,所以他二人若是簽了這三份奏疏,就意味著他們從此和魏太監站到了一起。
不僅是承認義州這邊發生的事件是正義且正確的,還在官方層麵上質疑了巡撫和總督對建州稱國的定性。
後果,怕是他們的烏紗帽都有可能保不住。
於魏公公而言,三道奏疏一旦呈遞,短期內,他就不會再受到來自薊遼總督和遼東巡撫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