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舉,讓殿上的一眾東林官員如禮部尚書韓爌、侍郎孫慎行、禦史丁元薦等人皆是麵露喜色。
其餘官員雖不如東林這般欣喜,但大多亦是心頭一鬆,便是和東林黨不對付的浙、楚、齊諸黨官員也是真心替東宮高興。
黨爭再激烈也萬萬不敢亂了國本。
“朕意已決,瘋子張差著即處死,此案不可牽連他人。”
萬曆剛說話,卻聽下麵的臣子中有人喊叫,因為離的遠不知叫的什麼。
萬曆麵色一沉,讓內侍去問那人喊的是什麼。
喊話之人是齊黨的禦史劉光複,他原話喊叫的是“天下其仰,皇上最慈愛,皇長子最慈孝”,可因距離較遠,皇帝沒能聽清。
事情壞在問話的內侍身上。
劉光複先前曾上書要求廢除宮中的臨時店鋪,那些臨時店鋪是宮中一些內侍的收入來源,所以劉光複此舉便得罪了一部分太監。
而那問話的內侍恰恰在這些店鋪中有些乾股,於是便故意對萬曆道:“皇爺,那官說願皇上慈愛皇太子。”
萬曆聽了頓時大怒,心說這分明是指責朕以往對太子不慈不愛,便厲聲呼喊:“錦衣衛何在?該官妄肆猜疑,離間我父子,立即給朕押往刑部!”
立時便有錦衣衛將劉光複押了下去,因為事情發生的太快,導致齊黨官員想為劉光複解釋求情都不得。
活該!
站在劉光複不遠的繆昌期幸災樂禍起來,當年就是劉光複上書揭發李三才私盜皇陵木才讓李三才被罷官。
這個仇東林黨一直記著呢。
今日便是報應了。
出了劉光複這事後,萬曆心情有些不好,轉過臉問太子:“你對朕的處置還有什麼要說的?”
“父皇,像張差這樣瘋癲之人,速決罷了,不必株連!”
朱常洛能有什麼想法,生怕父親擔心他有彆的心思,趕緊恭聲說道。
頓了頓,朱常洛麵朝百官道:“我父子何等親愛,外廷卻有許多議論,你們真要做無君之臣,使我做不孝之子嗎?”
萬曆在邊上聽的滿意,環顧閣臣和六部九卿們:“你們都聽到了吧?”
不等重臣們表態,方從哲就開口道:“聖諭已明,人心已定,請陛下勿把此事放在心上。”
這是默認皇帝處死張差,結束梃擊案了。
韓爌他們有些不甘,但見太子也那般說了,便也不好再爭執什麼。或許,這也是最好的結局。皇帝今日舉動已是向世上再次展示了他的態度,國本不會有變。
萬曆並沒有再就其它事情召對官員,命散朝。
東林黨人、暫署刑部尚書的張問達在出殿時看了方從哲一眼,恰巧方從哲也在看他,還向他微笑點頭。
張問達心道這個庸相隻知奉迎皇帝,殊不知皇帝今日舉動卻是斷了他浙黨根基,今後朝堂你浙黨再難掀風浪了。
方從哲不管是對張問達,還是對韓爌、楊啟明等東林黨人,都是那幅和氣模樣,使得不少東林黨人以為這個浙黨的首輔是在向他們示好,可他們不知道這位被他們稱為庸相的德清相公在出宮之後上了轎後,卻於轎內發出了一聲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