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公反複思考過,即便本土內亂比之討伐幕府更甚,公公也得留在日本繼續指揮對德川幕府的最後攻擊。
東一榔頭,西一榔頭的事,公公可乾不得。
崇禎年間明軍既要對付流寇,又要對付滿韃,被迫兩線作戰的教訓可是瀝瀝在目的。
必須在實質消滅德川家族對新日本國的一切威脅後,遠征的皇帝親軍才能抽調回國平亂。
否則,現在抽調皇軍回本土,勢必會將日本現在的大好形勢喪失,讓數千烈士的鮮血白流。
對德川幕府的最後攻擊,即直搗江戶的戰役具體籌備正由參謀本部落實,屆時將由陸海兩軍並同皇協軍一並出擊。
根據參謀本部的作戰計劃,江戶戰役由第一軍、顏思齊的皇協軍第二混成旅團、島津忠恒的第一混成旅團,以及由新日本國組織建立的皇協軍第三混成旅團擔任作戰主力;
海軍方麵聯合艦隊負責對江戶的登陸作戰水麵保障,並提供海軍的陸戰部隊協助陸軍。
有喜支隊作為戰役總預備隊。
盟軍方麵,肥前等藩計劃出兵一到兩萬人配合作戰。但考慮這些友藩實力不等,且對新日本國的認知有誤差,所以參謀本部不對他們寄予厚望。
奈良及京都戰役損失頗大的第一軍正在陸續得到新的兵員補充,這些補充兵員有一部分是福建和浙江方麵提供的移民青壯,另外還有一部分是台灣的新漢人,少部分是在薩摩藩及大阪等地積極參軍的漢人及對帝國有充分向往的日本青年。
原學文支隊則配合在京都駐防的第六步兵聯隊穩定京都治安,並擔負新日本國執政禦所的保衛工作。
最終決定的江戶戰役發起時間定在了六月一號,在此之前皇軍需要對補充兵員加以訓練,另外官兵也需得到一定休整。最重要的是,皇軍接收的原日軍火藥生產機構需要恢複。
江南製造總局已經派出一支由50人組成的隊伍前來日本協助接收事宜,這些優秀的技師和專業人員將幫助皇軍在日本建立新式兵工廠。
本著充分相信自己一手建立的皇軍以及大本營的參謀,魏公公對於江戶戰役沒有做具體乾涉,完全信任參謀本部的製定。
數天後,魏公公出席了在京都舉行的第一次複興社代表大會。
這次大會是由魏公公倡議提出的。
在知道大島由加利和小田他們在日本以菊花武士為主發展出了複興社後,公公甚是高興,並授意侍從室葛三郎為複興社撰寫了綱領。
綱領中提到:本社應該在極端秘密的原則下,以皇軍優秀軍官為骨乾,結合帝國文武青年之精英,在魏公公偉大思想的指引下,建立一個意誌統一、紀律森嚴、責任分明和行動敏捷的堅強組織。並希望依靠這個組織,整肅有可能存在的**,喚醒帝國民眾,最終實現魏公公所指出的帝國邁出亞州,邁向世界,實現帝國的大繁榮。
公公真是相當重視此事,他在日記中寫道:“彆人有黨,咱們不黨,可得有社。好人的社要比壞人的黨更強。”
此次大會的會址就設在京都禦所的大校場,在這次大會上,全體代表一致通過了由魏公公擬定的複興社組織製度,正式確立了社組成,分總社、支社、分社和小組四級。
總社設於大本營,總社長一職魏公公以百分之九十九的當選票擔任。唯一反對的一票是魏公公自己投的。
當時,會場掌聲雷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