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 凡事要提前準備(2 / 2)

司禮監 傲骨鐵心 7810 字 10個月前

兩億,這個數據,公公也不認可。

它認可的數據是至少三億。

因為,偽清到了亡國時,實際控製區域比明朝還要小,它怎麼就有四億人口,明朝就沒有呢?

可耕種土地,大家都是一樣的。甚至明朝比滿清多了遼東這一塊。滿清的東北,是禁止漢人入內居住的,所以農耕和糧食產出等於零。

新疆、西藏、蒙古這一塊,雙方也一樣等於零。統計這兩塊的人口,最多也就三四百萬而矣。

對這三地區的統治手段,明清也幾乎沒什麼不同,雙方都有駐兵,都有相應的手段。

所以,最後談糧食,還是談明朝關內這一塊。

什麼紅薯、玉米之類的作物多養活無數人,聽聽而矣。

在沒有天災的時候,明朝人麵潤紅色,清朝人麵瓜菜色。地瓜這玩意明朝引進過來是用來喂豬的。

明清兩代哪怕到了公公前世,主要糧食作物還是大米和小麥!

所以,同樣的土地,同樣的糧食產出,明代還多了發達的作坊經濟,並且有時斷時續的海貿,怎麼明代人口就不如偽清,甚至隻有偽清的幾分之一呢。

原因嘛,動屁股想也知道。

幸運的是,公公把“大清”弄成了自家表字,世上從此隻有魏大清,沒有愛大清了。

但是,遼東現在的人口問題還是很嚴重的。

太少,太少!

一個相當於關內三到五省區域麵積的遼東都司,兩百年下來才三百多萬漢人,問題出在哪。

不是東北的土地不適宜耕種,而是“邊疆”這一概念導致了關外得不到大的發展。

本質上,就是蒙古和女真人的問題。

女真人,公公解決了,蒙古人,公公也準備著手了。

現在關外形勢大好,不是小好!

是時候在農業生產大運動開展同時,向帝國每個角落的人民發出“來吧”的呼喚了!

“人口,是一個地區富裕的基礎,也是一個地區發展的基礎,沒有人口,就屁也談不上。”

“咱家在此可以公開說一句,關外改土歸流,設省設府設縣是大勢所趨,誰也阻止不了,誰也不能阻止!”

“誰敢阻止,誰就是與我們關外人民為敵,與我們偉大的皇軍為敵!”

“所以,正如經略大人講的,你們這些人就是將來各省各府各縣的官,這個官呐,一定要能辦事,咱家不怕你們貪,咱家怕的是你們不貪!”

“不過貪可以,但你們要是沒把事給咱家辦起來,咱家就要你們的命!”

“從今天起,你們就動員起來,我不管你們用什麼辦法,什麼手段,總之,三年內,遼東人口要翻一翻。”

“什麼?有錢的過得好的不肯來?他們不肯來,沒錢的沒地的,日子過不下去的能不能來嘛?”

“去陝西、去甘肅、去寧夏、去雲貴川...政策咱家給了,銀子咱家也給,吃的住的咱家都包了,你們要還乾不成,咱家看呐,不如自個淨了身得了。”

關於大量引進人口,魏公公是得到了楊鎬全方位支持的,遼東巡撫周永春雖然早早就跑進了關,但隻要巡撫衙門的牌子還在,這個衙門也肯定是全方位支持魏公公在遼東的大刀闊斧改革行為的。

遼東都司,同理,哪怕這家單位的牌子已經被摘下。

人口大會的召開是順利的、圓滿的,也是值得慶賀的。

大會之後,在另一場有關人才會議上,魏公公更是當著與會人員的麵宣稱:“但使有本事的,不管他是什麼人,哪怕是做過牢犯過事的,都可以到咱家這邊來。咱家彆的不能給,給一場富貴是沒有問題的。”

不過,有關人才的定義,魏公公卻做了重新定義,不再是那種滿腹經綸的,而是著重在於科技創新。

“上天的,下海的,有意思的,稀奇的,古怪的,聞所未聞的,能帶動生產力的,又或是能叫咱們的軍隊打勝仗的,隻要願意來咱家都可以見。真要是入了咱家的眼,嘿,要官給官,要銀子給銀子,要女人也行,哪怕要咱家的女人,都可以嘛!”

魏公公對奇人異士的態度在部分與會人員眼中,似乎和當年的新朝王莽很像。

“你們呐,一定要好好乾,把咱家的想法落實好,哎,你們不要想著糊弄咱家,又或者想咱家不過是個太監,能在這關外呆多久?”

“有這種想法得,那就大錯特錯了,咱家跟你們說,咱家一時半會還倒不了台,就算是咱家哪天要倒台了,咱家也肯定能把你們當中糊弄咱家的先砍了腦袋。”

一天的忙碌下來後,公公已經是累得都說不出話來了,回到住處,抬手:“飯來。”

清夫人阿巴亥頓時就將一桌小菜端了上來。公公為人樸素節儉,號召同誌們每日最多四菜一湯,自已肯定也是要以身作則的。

吃完,又喝了碗參湯順氣,坐了一會便又移步至公房,他老人家晚上也是要日理萬雞的。

正批閱遼東生產建設兵團關於北大荒工程第一期推進相關情況時,外麵叩門聲響起,隨後一份從京師緊急傳來的急遞便到了公公手頭。

“唉,這個宋獻策,真是辦事不力,先前嚷嚷咋呼得很能乾似的,事情到了眼麵前卻沒了主意,到頭來還是要咱家自個乾?”

公公罵罵咧咧的隨手從一堆文案下抽出一張空白聖旨來,提筆寫了幾句,然後又彎腰到桌子下麵的箱子裡找了找,摸出塊印璽蓋了上去。

弄完之後,吩咐侍從室的人立即將密旨發送軍前,著第五師團大隊以上將領共啟。

“皇爺不行了,成功人士貴在凡事走在彆人前頭,晚一步就是落後一個時代啊。”

公公想了想,抬手寫了“泰昌”二字,叫人喚來親衛隊長胡裡改,命他即可以“泰昌”年號製作相關印章,免得到時候還要緊趕著找人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